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渐渐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少藏家手中藏品丰富,为艺术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王先生就开始接触收藏和古玩,至今将近30年,从他的工作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字画、瓷器、奇石等,藏品的种类繁多,各门各类均有涉及,渐渐成为了收藏杂家。
王先生在80年代末接触艺术并非是收藏品,而是学习美术编辑,不过那时候的他已经对书画作品非常喜欢,已经开始收藏字画,只是当时的种类相对比较单一。据他回忆,当时一位上海朋友看中了他一幅字画,提议要购买,但是王先生一直坚持只可兑换,从不买卖的收藏原则,最后这位朋友用6块木板组成的“贵妃醉酒”屏风进行交易。自从这次交换之后,王先生收藏领域变得宽泛起来,开始涉及古玩的各个类别。而且,“只兑换不买卖王”的原则伴随他走过三十多年。
#p#副标题#e#
如今,他的收藏已经有近1000多件藏品,其中刻章、古老的木椅、笔筒、砚台等大小古玩多达千余件,对于他自己看到中意的收藏品,他一样只会兑换不会售卖。
对于收藏的藏品,他爱护有加,尤其是在辨别真假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其中在刻章收藏中,有三个刻章他无法确定,最后他询问多方,还专门找北京的专家鉴定,最终确定为清晚期或清中期时代的。对于另一件木雕,由于这件藏品的材质百分之百确定是海南黄花梨,但因黄花梨比较稀少,成材要长达上百年,显得格外珍贵。如果要确定是那个年代的,只能取下一点进行化验,而这样也让他好一阵心疼。
有些藏品真假他自己能断定但仍会找些专家确定一下藏品的年份,寻根究底。王先生说:“收藏需要时刻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也是他常常前往鉴宝会的原因。收藏领域中永远存在着未知,即使再资深的藏家也无法保证不打眼,只有不停的充实自身知识,才能在收藏过程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