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宴是一位与陶瓷打了近六十年交道的专家,在陶瓷方面是大众公认的权威。有一次他和同事一起赏看一件元青花,收藏者出具数据完整,所提供元青花也看不出端倪,对此他的领导认为这件是真品,于是他也点头说:“这件东西应当是对的!”并且签了名。可事实上,元青花是假的。
鉴宝是一门收藏者必学的学问,盛世藏金,近两年收藏之风更甚。不知不觉,在民间各地涌现出了许多“鉴宝能人”,这些能人本领高超,不但在当地当起了专家,而且还跑进了电视,当前了鉴宝大师,自认为自己绝对权威,一锤定音。对此,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知宴主张:“不管你有多大本事、多少经验,也要细细看,慢下结论。”
作为一门学问,而且是较难的学问,鉴定藏品谁也做不了一锤定音。做好鉴定首先要要求鉴定者具有知识面广,实践要多、分析能力强、逻辑思维活跃等诸方面的综合素质。一些专家讲能力寄托于科技,其实科技鉴定并不成熟,很多情况是请来的专业人员既不懂考古,又对一些文物门类不熟悉,加上现在有关文物单位信息不沟通,无法建立足够的数据库,所以科技鉴定也不是绝对正确。
作为一名藏品鉴定者,在文物鉴定这个工作上不能逞能,千万不要妄自尊大,对每件器物都能做出准确判断这种想法是骄傲,是自欺欺人。很多藏品需要多次反复研究才能确定,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制,很多地方都是对的,只有一个地方不对,那它的结论将会与其背道而驰。
所以,对于仿品鉴别千万不要匆匆下结论,有的作品一眼看上去就能辨认出是真是伪来,但高端赝品并非能以经验定夺,识别起来有一定难度,遇到这种情况,一名合格的鉴定师就必须要反复对比,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
#p#副标题#e#
成为一名成功的鉴定师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每时每刻补充新的知识,专攻有技巧,熟悉是基础。不熟悉的行当,切忌信口开河,不要轻易下结论。 一次鉴宝会上,有位藏家有两件瓷器找北大的教授鉴定,专家手都没上,看了一下就说是假的,并说:“现在很难捡漏的,我都捡不着,你怎么可能捡到?”结果等老人贱卖了后,才发现是真的,让他肺都气炸了。很多鉴定需要让时间和历史来证明。即使你是专家因虚名冲昏头脑,一朝成为文化的杀手或是毁坏历史文物的刽子手。
在中国,鉴定人员参差不齐的一种现象,也是常态。鉴定师为求利益和声名四处鉴定,使得民间收藏处于尴尬无助的地步,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对此,笔者认为,鉴定是一门艺术,请高抬贵口,不要轻率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