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了《关于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据此,中国人民银行于同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壹分、贰分、伍分三种铝质硬分币,新中国第一套硬币面世了。
五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在现实生活中,尽管硬分币由于面额小。不如“大团结”的拾元券,“四个伟人”百元券那么醒目。但是,它在现行流通的人民币中堪称是“老资格”。曾经并继续发挥着其它币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受到国内外许多钱币爱好者的青睐。第一套硬币产生的历史背景,设计内幕等,以前一直较少披露。为此,笔者曾走访过它的设计者—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延年。
刘延年同志是我国颇有名望的钞票设计专家,曾在北京印钞厂当任副总工程。当话题转移到第一套金属币的设计,已时隔50多年了。但老先生还是记忆忧新。1953年,21岁刘延年初次独立承担货币设计任务,心情十分激动,面壁构思几天,感到在方寸间设训出既要有时代感,又要有民族风格,并适合现实铸造工艺条件的硬分币图案,这决非易事。但他想,人民币的设计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紧密相关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验证了许多相关数据,分析洲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充分运用在高等艺术院校学到的知识,大胆构思,精心设计,反复修改。在设计初稿中,分币背面图案的麦穗带麦芒。在内部征求意见时,有的人提出麦芒线条细,而铝材质又易磨损,建议将麦芒去掉。到底有没有不带麦芒的小麦品种?刘延年到郊区向老农请教,搞清楚后才进行修改。苦干了两个多月,他设计出了两套方案,并画出了制作图。其中正面一国徽、国号为主,背面以装饰性麦穗、面额、年号为主的设计方案(即现行铝分币正背面图案)。因其图案简洁庄重,层次分明,外形大小及轻重恰到好处,适合生产工艺,便于流通,得到了有关领导的批准。在试制阶段,刘延年对雕刻原模进行了具体指导。为适应工艺要求,又做了几次小的改动。该币于1955年投入生产,据有关专家披露,铝质分币从投产以来,大都以每年数亿,数十亿枚产量生产。其铸造发行量之大,为世界造币史上所罕见。
铝质分币是新中国第一套金属币,也是刘延年同志货币设计的处女作。延年同志在币苑中辛勤耕耘了四十余个春秋,他和同事们所设计、生产的产品“人见人爱”每天都有上亿人使用,但他们的大名和事迹却鲜为人知。为了祖国的印钞事业,他们甘当无名英雄,他先后参与了我国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和数套援外货币、国库券、兑换券、油粮票证等设计、研制工作。在实践中,他和美术专家、印制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为创造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形式和时代特点的货币做出的突出的贡献。在第九届太平洋沿岸国际印钞会议上,他发表了题为《中国钞劵名族化探讨》的论文,受到中外专家的重视和高度评价。每当想到这些,他感到自己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心中充满无限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