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珍”过分强求只是缘木求鱼

2012-10-06 作者:责编:林冬 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当“苏三珍”,即1953年10元,5元,3元。又称大黑十,红五元,绿叁元这三个品种于近些年价格上涨了数千倍乃至数万倍。民众在惊叹于苏三珍的升值传奇同时又为自己...

苏三珍

    当“苏三珍”,即1953年10元,5元,3元。又称大黑十,红五元,绿叁元这三个品种于近些年价格上涨了数千倍乃至数万倍。民众在惊叹于苏三珍的升值传奇同时又为自己,或者自己的先辈没有先见之明而扼腕叹息。

    “要是我在五六十年代时收藏几张10元,即使是几张3元,现在也能赚个几万或十来万的。唉,多好的机会,怎么就错过了呢?”

    苏三珍,不是你想藏就能藏

    为何苏三珍的涨幅会如此大?在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怎么没有收藏意识呢?让我们回话一下五六十年代的前景吧。众所周知,黑十元,红五元和绿三元之所以称为苏三珍,是因为这三种纸币均为苏联代印。当时我国的造币技术很落后,基于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只能求助于苏联老大哥代印纸币。后来中苏关系破裂,这三种纸币被紧急回收。所以存世量很少。不过更重要的是,在当时,这三种面额的纸币都可是大钞,那时候黑十元的购买力可比今天的百元大钞要大得多了。

    我们来算一下账。那个年代,鸡蛋一个不到2分钱,玉米一斤八九分钱。十元钱能够买一百多斤玉米,相当于一家五口人近一个月的口粮。这么强大的购买力,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有多少人舍得将这些大钞票留起来。此外,只有较为富有的人才可能有这些大额钞票。普通百姓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一两块钱,而且都是毛票分票。连苏三珍都没见过。更别谈收藏了。能留下来的苏三珍基本都是在不经意间存下来的。毕竟,在那个时代,没有谁能富有到可以忽略一张三元,甚至一张十元的程度。

    市场上的苏三珍从何而来

    按理说,民间不经意间留下来的苏三珍数量极少。可市场上仍会全品的、甚至连号的苏三珍出现。这些从何而来呢?答案就是:源自于灰色途径。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掀起了人民币收藏高潮,一版币的高价让人们找到了快速致富的途径。当时虽然二版币已回收,但是还是有人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二版币。而且这种暗流一直持续到了九十年代末。

    可见苏三珍不是你想藏就可以藏。不过即使错过了苏三珍的年代,又失去了车工的升值传奇。人民币收藏行业还是有很多币种值得你去关注的,只要你用心研究,用心守候。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