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是北宋真宗王朝后期的年号(1017-1021),宋真宗即赵恒,是宋太宗赵光义之子,北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在世期间不断更改年号,咸平,景德、祥符、天禧,至于为什么改年号,必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史学家认为“天禧”年号与刘皇后刘娥有关。下面,爱藏网的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这枚天禧通宝的价值如何。
一位朋友近日获得一枚特殊的“天禧通宝”。他是在数十枚北宋钱中发现此钱的“天”字竟是“天圣通宝”的篆书写法,与众不同,于是刮目相看。他将此钱拿给我看时,不无得意地说:“这是一枚‘错版钱’”。即“天禧通宝”的真书“天”,错配了“天圣元宝”的篆书体。不过,他只注意了“天”字,未注意另外两个字,也与普通的“天禧通宝”不一样,除“天”字是篆书外,而“通”字为草书,“宝”字为隶书,只有“禧”字仍是真书。一枚钱币上四种书体相映成趣。由于他的细心,这枚特殊的“天禧通宝”才没有被湮没。
此钱径2.5厘米、穿0.6厘米、厚0.1厘米,重3克。虽经打磨,还有深坑绿锈,显得岁月沧桑。
我国历史钱币上的书法,自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宋太宗铸造的“淳化元宝”,开始用真、行、草三种书体铸行了三种钱币,到至道元年(995年)又铸“至道元宝”,也用真、行、草三种书体铸行了三种钱币,称作三体钱,因钱文都是宋太宗赵光义亲笔书写,故又称御书钱。大书法家米芾称赞赵光义的书法为“真造八分,草入三昧,行书无对,飞白入神”。但三种书体并不在一枚钱币上,而是一种书体各铸一种钱。在一枚钱币上铸有两种书体的,早是三国时期蜀汉铸造的“直百五铢”,“直百”两字为隶书,“五铢”两字为篆书。这种称为双书体的钱币,从北宋仁宗赵祯开始铸造的国号钱“皇宋通宝”,直到北守晚期,又盛行起来,在一个钱币上常有两种书体,有的篆、隶相配,有的真、隶相配,有的楷、行相配,有的瘦金体与楷书相配,其中楷通大观和楷通宣和等,为北宋钱币中的珍品。这枚“天禧通宝”,
在一枚钱币中居然有四种书体,尤为奇特。查诸钱谱,只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出版的《古钱大辞典》上有它的“一幅肖像”(拓图),注明“安南铸”。但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出版的《历代古钱图说》,它的“肖像”却消失了。今天所见的钱谱上,同样没有它的“肖像”,连一些越南、朝鲜和日本钱币的专著,也没有这枚集四种书体于一钱的“天禧通宝”。它的身世,扑朔迷离。
温馨提示:钱币收藏是一种文化传承,收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热爱收藏的藏友欢迎加入钱币收藏交流,为大家提供
交流、鉴定、回收、估价服务。实时行情变化一手资讯信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