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在流用交易中,通常大额用银,小额使钱,白银与铜钱组成了明代的货币主体。而在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钞滥贬值严重而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洪武通宝铜钱总量遗存较多,但在各式类别中存量不一,故其遗存有普有珍。
根据至今的实际情况来看,自宋辽金西夏元后,明代开始银钱铸量大幅减少,直至清代延续。这可以从明清两代,所遗存的银钱数量较为稀少,品种不全的实际情况表现出来。这一情况,可能与明清两代,银锭成为大额主流通货币直接有关,因为,铸银锭需要大量的银材。
虽然如此,但这并不是说明清两代,就完全不铸银钱。毕竟,铸一定量的银钱是中国货币铸造长期以来的历史传统。也就是说,银钱在清末西式银币出现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之一前,尽管银钱从来没有成为过古代中国货币的主币,但是其始终伴随着铜主币,适量铸造,其或为样币、纪念币,或为某些特殊而高端的用途。
所以,明清银钱无论其相同的铜钱珍稀度如何,只要是银钱,皆属珍贵品种,较为难得。今日上博展赏的便是一枚“洪武通宝背三钱”银钱,乃罕见之品。而“洪武通宝背三钱”铜钱,则有一定的存世量,虽然其不属于明钱普品,但仍不难得见。
鉴赏此洪武银钱,可见包浆淳厚,浓浆贴实,自然天成,沧桑耄耋,昭然凸显;而钱文“洪武通宝”四字,楷书端庄,笔力遒劲,为洪武钱之典型风格;此钱铸制精整,字廓深竣,钱文笔划清晰,边圆廓正,坦平地章,尤其是钱体厚实有加,径31毫米,而重达13克余。显然,以实物说话,品貌为证,此洪武通宝背三钱银钱乃为开门,没有保留。
从此品的综合品貌品质来看,这枚洪武银钱,应该是一品精模初铸的样钱,可能为特铸纪念之品。因此,值得一睹其风采。为此,奉为博发之赏,以飨诸友来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