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以来,中国货币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制造与流通的地方性。然而,这种特点或方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近代中国币制发展的需要,从而成力清末全国币制混乱的原因之一。光绪二十五年四月(1899年6月),清政府规定除粤、鄂两局外,其余各局一律停造。后因各省督抚抵制,又核准了江南、北洋与吉林三局续造。与此同时,庆亲王奕劻请求会同户部在京师试办造币厂制造银元,上奏获准,定名“京都制造银元局”,简称“京局”。最具传奇性的中国龙银也自此诞生。
根据研究京局银元达20年之久的美籍钱币学者史威尼追查,除了无法得知的私人买卖,以历年的公开交易记录推断,京局银元若不含上述的2套光边样币,则存世的“一元”、“半元”、“一角”、“五分”4种计10~15套,“二角”计20~25枚,此数据包括所谓的“原制”及“后制”两版。另史威尼曾于1981年送各面额银币多枚至英国皇家造币厂检测,结果发现两枚“一元”银币的成色、重量、尺寸和边齿数都不相同,推论“后制”不止一次,所以数量也超过王守谦遗孀宣称的8套。“银元网”公众号。此外,1973年6月美国Superior Stamp&Coin拍卖还出现“一元”及“半元”的金币。老一辈的收藏家对后制版颇不认同,如熟知泉界轶闻的前香港钱币会长张璜在其1981年出版的《中国银元及银两币目录》即不予收录,但他当时可能并不知道光边样币的存在。
综合而言,京局银元有下列几种版本。
光边版:雕刻师在伦敦工作坊制作的样品,全套5种面额,存世2套。
原制版:存世仅知“二角”及“一角”两种,制作地点应在北京,但不完全排除在英国制作,数量各10枚左右。
后制版:在上海或香港以除“一角”钢模以外的原模后制,估计制作了10~15套,“二角”数量可能稍低于此。后制版中至少有“一元”及“半元”金币各一枚。
无论是何种版式的京局银元,均为难得的罕见珍品。由于其身世的扑朔迷离,“京局制造”银元可谓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机制银币之一。现在市场上的京局制造银元市场价格值几十万元以上,有的珍品还可以卖到上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