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民通宝发行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历代古币上还多有“重宝”“元宝”等(明朝只有通宝)。以清朝咸丰年间的铸币分类最为复杂,制钱称通宝,当五至当五十称重宝,当百至当千称元宝。直至民国早期还有“民国通宝”和“福建通宝”等。“裕民通宝”钱是从康熙十三年开始铸造,康熙十五年清军攻克福州后停铸。所铸制的“裕民通宝”钱,在当时是为一种权银钱。
“裕民通宝”钱,在当时为一种权银钱,即表明对银作价,其普品背铸“一分”、“一钱”等字样,每枚铜钱可兑换一分银、一钱银。此钱背铸“一两”字样即可兑一两银。宋、元、明、清时期,金钱的魅力有增无减,有“百金买骏马,万金买高爵”之说,以军官出征时,用钱买人头,按人头数目论功行赏。此“裕民通宝”背“一两”兑银一两的大钱,极有可能是耿精忠被困福州城时所铸,论功赏给其军官,全力抵抗清军以求一隅。因其铸期短、铸量极少,加上战争转移阵地遗弃的关系,保留下来的今极为少见,以至平叛后乃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查禁、大量收缴、销毁,严革伪号杂钱时,此“裕民通宝”背“一两”权银钱一直遗漏在古玩而未被发现。
裕民通宝大钱铜质多为黄铜。清廷平定三藩之乱后,叛军所铸钱币被收缴、销毁,存世不多,今已成为三藩之乱的重要实物见证。因存量稀少,伪造者较多。营口地处关外,裕民通宝在福建铸造,流通到东北的可能性较低。因此,笔者所见这枚裕民通宝,穿越330多年之后,在耿精忠的家乡营口出现,无论真品还是仿造,都称得上一种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