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一些地区已开始使用天然海贝作为交换媒介。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出现并广泛流通。在农商手工业日益发展的经济体系下,产生了各种货币,形成了四个货币流通区域和四大货币体系。今天,爱藏网的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先秦钱币的四大体系,看看都有哪些市场价值。
一、布币体系。空首布是我国最早的铸币之一,其面文相当复杂,自一字至四字达100多种,有的为数字,有的是天干、地支,大部分单字空首布的面文仅是铸炉的标记。空首布以后逐渐被平首布取代。早期的布一般标明币值,有半钅斤、一钅斤、二钅斤三等。钅斤布不久则被新型的方足布、尖足布取代,方足布、尖足布轻、小、精整,币上文字主要是三晋地区的地名。方足布是战国时期在韩、赵、魏三国境内广泛铸造和流通的一种布币。尖足布的流通区域主要在赵国境内。
二、刀币体系。流通于齐、燕、赵等地。齐刀厚大精美,刀身与外轮高于柄部的有节墨之法化、节墨法化、安阳之法化、齐之法化;刀身与柄部外轮齐高的有齐建邦长法化、齐法化。燕刀按刀型和面文分为两种。尖首刀是燕国的早期铸币,体型肥大而柄部细小,刀面上多为单字。明刀是燕国的晚期铸币,形制有圆折、磬折两种。博山刀正面有一明字,但字体与燕明刀不同。赵刀的刀身直,刀首圆,体型轻薄,面文有甘丹、白人等,为赵国地名。
三、圜钱体系。早期的圜钱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体型较大,圆孔,孔无廓边。其中,垣、共、长垣一钅斤、共屯赤金为魏国货币,蔺、离石为赵国货币,东周、西周为两周公国的货币。晚期的圜钱体型较小,方孔,孔有廓边。燕国的方孔圆钱有一化、明刀、明四3种。秦国专用圜钱,早期的圜钱为圆孔,面文有重一两十二铢、重一两十四铢等;晚期的圜钱为方孔,面文为半两。
四、楚币体系。楚币有贝币和布币两种。贝币的形制模仿天然海贝,有面文,俗称鬼脸钱或蚁鼻钱。现已发现9种。有一种长形的方足布,首端有孔,面文有殊布当忻和四布当忻两种,是楚国晚期货币。
这一时期的货币特点是,铸币式样往往渊源于青铜工具。流通于不同地区的货币构成各自的体系,多有纪地或纪重的面文,其计量单位和形式各不相同,货币体制相当复杂。战国晚期,由于政治、地理的变化和各地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各种货币在流通中必然超出币区,因此,刀币区也铸布币和圜钱,楚币区也铸布币。行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圜钱和方孔圆钱,是当时最为进步的铸币形式,都趋于圜钱。秦国铸行的圆钱,使用铢两纪重,这为以后货币形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温馨提示:钱币收藏是一种文化传承,收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热爱收藏的藏友欢迎加入钱币收藏交流,为大家提供
交流、鉴定、回收、估价服务。实时行情变化一手资讯信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