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布是如何制成的 钱币铸造方法是什么
1。垫板上放一小块生宣沾湿了钱币放上不移动。 上纸用毛笔蘸调好的水适量图在钱币上,选一大小合适的纸纸面要均匀无杂质,盖在钱币上。压上压板。
2.用生宣纸盖在拓纸上吸去多余的水,再用生宣纸盖在拓纸上用棕刷打压要轻从钱币中间向外打,最后用保鲜膜盖在钱币上再打(作用是保鲜膜更薄更能把字口打清楚)。这时压上镇尺固定,为什么不开始就压镇尺因为开始就压一下就把拓纸压直了,用棕刷一打很容易破。
3.上墨墨汁放到砚台中不要太浓,用拓包蘸要匀,用拓包在一生宣上锤打将多余墨汁吸出,这是要看拓纸的干到微微发白(一张拓片的关键一步),用拓包轻轻从钱中向外锤打要清墨色要淡匀(第一遍最关键)。然后可多遍上墨,直到满意为止,但最后一定要把钱币的内买轮再打一遍这样轮廓清晰有立体感
五行大布钱币铸造背景 五行指的是什么
“五行大布”铸行于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同武帝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先铸的“布泉”及后来静帝于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始铸的“永通万国”钱合称为“北周三泉”,皆是钱币界倍受赞誉的美品佳泉。据《周书·武帝纪》载:“建德三年六月壬子,更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与布泉并行。”文中所言“以一当十”指的是折合布泉十枚。
按布泉初行时作五枚“永安五铢”平钱计算,那么“五行大布”就是折值五十枚平钱的虚值大钱,自然逃脱不了日后贬值使用的命运。“五行”理论是我国先民的独创,产生的时间极早,大约可追溯至夏代。具体内容是以在自然界内存在的五种基本元素:金、水、木、火、土作基点,用以演绎五行间相互依存(生)、制约(克)的关系,进而将其推及到世间万象,来阐述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对中华文明的进展影响深远。
“五行大布”的用意取源于“五行”循环相生,暗寓世代传流不绝。在铢两货币大行其道的当时,以此命名自是别具一番新义。只可惜北周享年不久,没有出现“五行大布”流通万代的局面,在短短行用几年之后,便随着新王朝隋代的建立而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