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作货币的“金”是铜还是黄金这个问题,先要追寻一下黄金进入人们生活的起始。有些文献上记载,黄金很早就被我们的祖先发现并利用了。如《管子·地数》记伯高对黄帝说:“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尚书·禹贡》记“厥贡惟金三品”。《史记·平准书》记:“虞夏之币,金有三等,或黄(应为黄金)或白(应为白银)或赤(应为红铜)。”
又说“古者”“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据记述,班固记姜太公创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但是这些记述因为包含错误或不确切处,所以人们多有怀疑。
从考古资料看,在我国,以黄金制品为饰物,可以追溯到夏代。在甘肃玉门市火烧沟古文化遗址中,曾发现金耳环、金鼻饮等,该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近4000年。在河南郑州商代早期遗址,曾发现一件金叶制成的夔龙纹饰品,在安阳殷墟、辉县琉璃阁的殷代墓葬中,也都发现有金叶。在山东益都苏埠屯的一座殷代大墓中曾出土金箔14片,在山西保德县林遮峪村发现了殷代赤金弓形饰两件,重215克,金的纯度达到95%。可见黄金在商代或更早就已经进人了人们的生活中了。在周代的墓葬中,人们又发现了金贝以及包金贝、贴金贝等。
既然黄金早在商代或商代以前就已经进人人们的生活,那么在约一千年以后,由于它的应用逐渐广泛,被用为货币,应当说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