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璧到铜钱——钱币的材质

2012-10-05 作者:责编:林龙 来源:人民币收藏网
货币是社会经济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结品。从遥远的货币出现的源头,到货币流转演变的漫漫长河,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总是物化在一定的对象物上,以一定...

    货币是社会经济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结品。从遥远的货币出现的源头,到货币流转演变的漫漫长河,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总是物化在一定的对象物上,以一定形态的物质为载体。“货币天然是金银。”担当货币职能的物质材料的确定,仿佛是某种自然生成物被人们认识和加工的结晶,但事实上,这一选择取决于一个民族一定社会的经济运动和文化环境。因此,货币币材本身,有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宝与货:珠玉龟贝 ——上古一般等价物形态

    原始货币:

    历来的社会发展史和政治经济学着作都认为,商品交换和货币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密切联系的。一方面,农业、畜牧业,特别是以冶铜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使商品交换不仅成为可能而且越来越必要。另一方面,随着父权制的确立,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开始出现,最初是生活用品,随后是生产工具和其它物质资料,相继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这就构成了货币诞生的经济基础。但是,近数十年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货币产生的时间,较之手工业的独立发展和家庭的出现要更早一点。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中后期,尽管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剩余不多,但氏族、部落的迁移范围很大,不同区域的原始人群因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相互间交换采集、种植、渔猎、畜牧产品的情况经常发生。最初的物物交换主体不是独立的个人或家庭,而是在部落之间和氏族之间进行,以后也在部落、氏族内部的首领、巫祝、祭司以及具有特殊技艺的成员内展开。在长期的交换实践中,某一种或几种物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相对稳定的交换价值,便于保存、携带,便被较多地作为交换媒介。一旦某种商品约定俗成地承担普遍的交换中介作用,相对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就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最初的原始货币。

    一般的货币史着作都把贝作为中国最早的货币。其实,古代货币定位于一种或少数几种商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文献对此的记载十分简略,但多少还是能够找出一点痕迹。《管子》是这样来描述货币的起源的:

    玉起于禹氏,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野,东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其后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差不多与其同时的桑弘羊则说:“币与世异,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由此大致可以窥见货币兴起的脉络。这里提及的有珠玉(石)、龟贝、金及金铸品—刀、布、钱,其中珠玉龟贝尤较金属为先。它们是否作为货币和怎样作为货币使用,是历史学家长期讨论的一个问题。那么,考古发现的情况又怎样呢?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