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除秦以来所行用的“半两”钱制,而实行以“五铢”名钱的新货币制度。
五铢钱由于边加周郭,锉磨精整、文字秀美、名符其实等原因而深受百姓喜爱。以五铢名钱的历史,前后近740年。仅西汉五铢钱累计铸量超过280亿枚。
两汉五铁不但数量多,而且钱上标志也极多,如附加字、刻画字、星点、横文、竖文等等,五花八门,十分复杂,引起历代人民币收藏家和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出现许多收藏和研究五铢的专家和学者。中华民国时期,浙江鄞县人郑家相一生与五铢钱结下不解之缘。为了研究五铢,他不辞劳苦,广为搜罗。见人则求索,靡有遗漏。穷乡僻壤,必留足迹(陈信高代其劳)。往来以五铢为礼,言必称五铢。家藏五铢,身带五铢,手握五铢,案头、床头皆可见五铢。废寝忘食研究五铢,其了解五铢最细。所著《五铢之研究》数万言,别其类为八,曰“常品类”、“异背类”、“星点类”、“月纹类”、“竖文类”、“横文类”、“记数类”、“记文类”。自称为“赤仄老人”,同好、钱贾雅谑其身患“五铢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