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钱掰两半儿花”,这句节约俭省的民谚你听说过吗?
在东汉末年确实有这样的事,不过不是为了俭省,而是通货膨胀、社会经济衰退、奸商牟利所造成的。那些惟利是图的人,违犯国家法律,私自铸钱。由于偷工减料,五铢钱越铸越小,名为“五铢”,实际不足两铢(约1 .6克)重。那么有些人手里存有原先铸造的足分量的五铢钱,在人民币收藏市场交换时,以大换小,自然就觉得吃亏了。于是那些持有足分量五铢钱的人就把钱芯凿掉,这样凿下的钱芯和外圈就变成两个钱了。钱芯叫“剪轮钱”,外圈叫“綖环钱”。此后,人们常常把大一点儿的方孔钱多数都凿开花,不论是汉代的还是王莽时的,能凿的就凿。今天在研究古钱币时,甚至能把当初凿开的钱拼对起来,有的竟然一分为二,合二而一,严密无缝,你说巧不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