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历代货币,铸造一种新式货币——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从外形到质量都是一流的。钱文四字是当时大书法家、文学家欧阳询拟定并书写的,称为“八分隶书”。“元”字的第二画分左挑、右挑、双挑,或不挑。钱的背面有月牙一样的凸痕,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在穿的任意一角,形式很多,钱币界称为“月纹”、“甲迹”或“甲痕”。
关于钱背上的甲痕,古人的解释说:传说皇后的甲痕铸在了钱上,当时欧阳询用蜡做了个钱样,进呈给皇帝李渊,李渊看后又转给皇后欣赏。皇后把这个蜡钱捏久了,食指指甲把钱背掐出个很深的印儿。铸钱的人出于对皇后的崇敬,就把这个甲痕保留下来,铸钱时就铸上了。
也有一些古代文人,由于缺乏人民币收藏知识,以为“开元通宝”是年号钱,误以为是唐玄宗铸造的。他们把唐玄宗的“开元”年号与“开元通宝”的“开元”混为一谈了。实际开元通宝始铸时间比唐玄宗取“开元”年号要早92年。
他们又把“甲痕”的传说附会到杨贵妃身上,以增加“开元通宝”背“月纹”的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