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人民币收藏——燕国刀币有珍品

2012-08-07 作者:Airmb_cang 来源:爱藏网
刀币产生于战国中期,惟燕、赵、齐三国有之。从数量上看,燕国刀币最多。窖藏出土见诸报刊的动辄百千斤乃至数千斤,百枚千枚算是小数量。分布地域也最广,西以山...

  刀币产生于战国中期,惟燕、赵、齐三国有之。从数量上看,燕国刀币最多。窖藏出土见诸报刊的动辄百千斤乃至数千斤,百枚千枚算是小数量。分布地域也最广,西以山西、内蒙古,东到海滨,北至辽宁、南至冀南,在这广大的地区内,均曾有出土。因此,燕刀便成为一种常见的古钱币,平淡无奇,被钱币界视为“大路货”。

  其实燕国刀币有珍品,近日,北京市古董钱币公司钱币门市部李斌却在钱币市场上为门市购得一枚极其罕见的燕国刀币,是迄今为止国内的惟一发现。刀长14.5厘米,刀身最宽处2.05厘米,刀环外径2.巧厘米,重17.8克。遍体翠绿,夹带朱斑,色泽可爱,一望便知是出土未久的生坑品。据说是1996年末出土于保定。

人民币收藏

  说其珍奇,就在于此刀币文“明”字与以往任何燕国“明”字刀币(常见之明字刀)都不相同:其“明”字,象征“日”旁的圆圈内有一圆点儿;而象征“月”旁的新月形内有一短竖。历史上,燕国刀币出土批次极多,但币文中的“明”字从来没有如此写法。此枚刀币的发现,最重要的意义是:了结了我国钱币界一个久悬未决的公案——即钱文“明”字的解释问题。数十年来,钱币学界对燕国刀币上的“明”字争论不休。譬如,有人认为是“郾”字,引“燕”、“郾”同声同韵为据,以为是记燕国国名的;或认为燕国下都武阳(今河北易县)在易水之滨,“郾”、“易”转韵,当系记城邑之字。另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是“召”字。因为他们发现有一种燕刀上的“明”字写法似“召”,以为燕国是西周召公姬奭始封之国,故考定刀上文字或是记王号,所以名刀曰“召刀”。但以往人民币收藏界大多数人认为此字当是“明”字,是“日”、“月”之合文,但苦无确证,因此一直争论不休。此枚“明”字刀币的发现,是燕刀“明”字的明证。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