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赏析】:
【故事出处】:
这是对我国春秋战国货币断代问题的一种概括。班固所作《汉书·食货志》载:“周景王铸大钱,名曰‘宝货’,钱圆函方,轻重以铢”,“肉好皆有周郭。”今详考该条,定是将战国时,齐国的方孔圆钱“賹六化”误释为宝货,因此,史家便以为宝货即周景王所铸大钱。既然把賹六化定为周景王所铸,所以把显然更早更为古朴的各种布币就定在周王以前的传说时代,附会为上古传说中君主的货币。以钱文某字像传说中的某帝之名,便定为该帝之钱,等等。几乎传说中的所有帝王都必附有一币或多种币。共选择上古传说中的六位君主——太昊伏羲氏、少昊青阳氏、颛顼高阳氏、炎帝神农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这六位君主所铸布币多寡不一,多则三四种,少则一种。总共为十三种。实际上宋、清钱币学家们赋予这六位传说中的古帝王所铸货币皆系战国时期列国的平首布或者是圆钱。如赵国的“蔺”、“安阳”、“平阳”小方足布;三晋的“鲁阳”、“宅阳”小方足布;魏国的“垣”字环钱、“共屯赤金”环钱、“梁邑”方足布类及“梁正尚金当寽”、“梁充金釿当寽”、“梁半尚二金当寽”、“梁充釿五十二当寽”、“安邑”布类,号为“十三货”。考古学证明,上古至夏禹才初开铜、锡之冶,尚无文字,何来大篆体的铜质货币?!
(更多关于古币故事的文章请参考http://www.airmb.com/guquanyua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