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赏析】:
【故事出处】:
三国时期,割据我国长江两岸及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孙权,于公元222年建立吴国,定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建国之初,仍使用汉朝及王莽旧钱。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公元232年,他改年号曰“嘉禾”,嘉禾五年开始铸造新货币。他的货币是效法王莽的“大泉五十”铸造的。不过,他将钱币的面值增大了。一枚与王莽“大泉五十”重量相等的钱,孙权则为当“五百”,名之曰“大泉五百”。到赤乌(孙权的年号)元年(公元238年),又铸“大泉当千”,“大泉当千”钱有大有小。开始铸造时,钱的直径较大,一般在3一4厘米左右。人们过去长期使用直径较小的钱币,突然使用这种直径较大的钱就感到惊奇,有人就戏称这种大钱如“车轮”子。后来,在交易中径称此种大钱为“比轮”(意思是可与车轮比大小),比轮也就成了大钱的代名词。
由于吴国连年参与战争,社会经济遭到破坏,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货币的质量越来越差。同是“大泉当千”,有时小得像一枚普通钱。如果和西汉的榆荚钱相比,最多能顶四个榆荚钱,于是人们又给这种小钱取了个名叫“四文”。据传,孙吴政权后来竟将“大泉五百”的面值加大到四倍和十倍。人民的财富就这样在不断的通货膨胀中被掠夺了。
(更多关于古币故事的文章请参考http://www.airmb.com/guquanyua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