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赏析】:
【故事出处】:
“开元通宝”背后的月牙儿纹究竟是什么意思?古人有两种说法。唐朝人郑虔《荟萃》、薛珰《唐圣运图》皆附会为李渊文德皇后甲痕。而宋朝人刘斧《青琐高议》则附会为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的甲痕。
经考,文德皇后是李世民的皇后,李渊铸开元通宝时,李世民尚未当太子,更谈不上立皇后的事,又怎么会有文德皇后的甲迹呢?
宋朝人刘斧《青琐高议》中把传说的李渊与文德皇后故事纂成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说是杨贵妃的甲痕,刘斧把“开元通宝”的“开元”与唐玄宗年号的“开元”混为一谈了。其实,宋朝刘斧未必不知两“开元”不是一回事儿,可能是出于文学艺术的需要。因杨、李二人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绝唱,在当时社会已有广泛影响。
那么,“开元通宝”背上的月牙纹究竟代表什么呢?历代学者仅仅传颂上述两对夫妻日常生活的一则掌故,并没有对甲纹的真正涵义进行深入探讨。笔者有幸接触到大批开元钱。就钱上的甲纹提出新的见解:
中国传统观念,有以新月象征“新生”、“向上”、“初始”之义。李渊取得政权,扫除隋弊,开辟了新的纪元。大凡开国君主无不希望“从新更始”,李渊何尝不是如此?不但新君如此,百姓也有同样的愿望。经过隋末大乱,饱尝战乱饥荒痛苦的人民,也一定希望翻过历史的一页,开辟新的纪元。因此,大书法家欧阳询在制钱文时便取名“开元通宝”并得到李渊的赞同。既然是开辟新纪元,开元钱自然也应当区别于前代钱币。那么,除了钱名不同外,还应留下些什么标记呢?
于是,铸钱使等便在钱背上留下了新月形以表新政权的新生兴旺,蒸蒸日上之义。
甲纹位置不是固定的,各个方向的都有,基本是按八卦的方向。
甲纹,开始叫什么名字,当时并没有记载,笔者认为:中国古代纪历皆用夏历(农历),纪月、纪日也各有名称。比如农历初二、初三是一月之初,新月始见,见新月之日为“胐”,是月出之指事字。因此,“开元通宝”背甲纹应当读如“胐”。
自唐以后,历代铸钱均有在钱背使用新月纹者,直至清朝的光绪钱仍可见到,但皆陈陈相因,并不知甲纹的真正涵义。
(更多关于古币故事的文章请参考http://www.airmb.com/guquanyua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