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无宝钞,但却有传世的“大宋通行宝钞”等。据钱币学家考证,可以分为七类假币。
1.北宋臆造钞
(1)北宋建隆年“大宋通行宝钞”。此种臆造假钞有50贯和100贯两种。假钞的上部为宝钞名称和币面金额,以及元宝图样、“与钞并行”等字句;下部为六行直书“户部奉旨印造大宋宝钞,与钱通用,伪造者立斩,首告者赏银四百两,颁行天下,建隆年月日行”。假钞的上下边是龙云图案。钞的正面盖有两方印:建隆之印和大宋建隆宝钞方印,背面盖有大宋建隆宝钞印.
(2)北宋熙宁年(1068一1077)“熙宁宝钞"。假钞仅50贯一种.上部横书“五十贯”三字和图案,最上端是宝钞的名称;F部书“礼户二部奉旨刊行钞纸,与银钱并行通用,伪造者斩.如犯人首捕者赏银四百两,倘地方官民容隐者斩。熙宁年月日行”。此钞周围花纹装饰,盖有大宋印造宝钞和熙宁之宝两顾方印。
(3)北宋靖康年(1126一1127)“大宋便民宝钞”。假钞面额分为10种(从5贯至50贯),上半部书钞面金额和羊肚锭图案,一锭表示5贯,如30贯用6锭,两侧有“大宋宝钞,民便使用”,上端也是宝钞名称;下半部是文字,为“礼部奏准印造便民行用大宋宝钞.与银钱并用,私造者立斩,告捕者赏银(因面额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有司官容隐,罪亦如之,靖康年月日.”钞上加盖“靖康三印”、“大宋便民宝钞”方印两颗,背面加盖“靖康之印”,并有书“开卷有益”的书卷图案,四周有书、剑、笔、金、钱、扇、葫芦、珠宝等图案。
2.南宋臆造钞
(l)建炎年(1127一1130)“大宋通行宝钞”.该假钞分10贯至50贯5种,上半部横书宝钞名称、票面金额;下半部为“户部奏准印造通用钞纸大宋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即拿立斩,告捕者赏银若干两(各面值不同),仍给犯人财产,建炎年月日”;中部为金钱图案,10贯为1个金钱,20贯为2个金钱……50贯为5个金钱。正面盖有“建炎之印”和“大宋宝钞之印”两颗方印.背面为狮虎图案,正面四周为龙珠花纹图案等。
(2)绍兴年(1131一1162)“大宋通行宝钞”。该钞分1一10贯共10种,四周是花纹,上方横书宝钞名称,纹内上方印钞面金额、金钱图案,下半部书“户部奏准印造便民行用大宋宝钞,与钱并用,假造立斩,首告赏银xx两,有司隐匿同罪,绍兴年月日,”上加盖“绍兴之印”、“大宋印造宝钞”两颗方印。
(3)南宋乾道年号(1165一1173)“大宋通行宝钞”。此票上端为钞名,名称下和四周为花饰图纹,花纹内上部为票面金额、银锭图案;下半部为“吏部奏准印造通行使用大宋宝钞,与钱通用,假造者立斩,告捕赏银xx两,如地方官容隐者治罪,乾道年月日。”正面加盖“乾道印”、“大宋印造宝钞”两颗方印,分为10至100贯10种。
(4)南宋德祐年(1275一1276)“大宋通行宝钞”.此假钞四周为花饰,上半部为宝钞名称;中间图案两侧为“颁行天下、裕国足民”字;下半部是“大宋通行宝钞以便士庶通用,户部奉旨准以此钞纸作官银xx两用,不得违逆,如有照式伪造者,不论首从皆立决……”。钞面加盖“德祐私印”、“大宋通行宝钞”等两颗印,分为10两至100两10种.
“大宋宝钞”辨伪
“大宋宝钞”上述种种多见于清道光年间孟麟《泉布统志》,后被世人引述,以讹传讹。而这些假钞存世的目的,无外乎一些钱币商为投收藏家之所好,取得厚利。这些宝钞据查史籍并无记载,即使有而真品一纸未见伪品却蔚为大观,不但整套完整,而且纸张完好,也是不可思议的。从印钞版质上看,显然系木版所印,而“行在会子库”等则为铜质版印制,这是为防制假钞所必须的。再从“宝钞”的发行部门看,史载交子改官营后,由交子务负责;交子变为钱引后,由钱引务负责;会子则由会子务负责。并无礼部、吏部、户部,这与史籍记载不符。从各方面看,现存的各种“大宋宝钞”均系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