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元中享有盛名的十大珍品(下)

2012-05-01 作者:Airmb_cang 来源:爱藏网
六、广西光绪十文铜元   广西光绪十文铜元,红铜质。正面中央铸满文宝桂,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广西省造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六、广西光绪十文铜元

  广西光绪十文铜元,红铜质。正面中央铸满文“宝桂”,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广西省造”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飞龙“,外环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广西”,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造一“梅花星”。

  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广西巡抚李经羲奏准在广西筹建铜元局。但是,由于当时正值铜元泛滥,民间折价使用,十文铜元减至八折、七折不等。各省为维护本省利益,往往禁止它省铜元流通,致使一国之币不能畅行一国之内。且各省铜元,成色参差,形制各异,币制紊乱。为整顿币制,清政府颁布“整顿圜法章程”,限制各省铸额,确定铜元成色、形制,令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铸造名为“大清铜币”的新式铜元,并由户部将新币祖模颁发各省,仿效铸造。原有旧币一律停铸,以期划一。接着,又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对全国的造币厂进行裁撤归并。其中,广西并归广东为一厂。因而,广西铜元局未及开机铸造便被裁撤。传世的广西光绪十文铜元,并非广西省所铸。旧传其为广东造币厂代铸试样,因无史料,尚待考证。

  广西光绪十文铜元的存世数量,估计约有五枚左右。其中流传有序的共四枚。中国铜元专家邬德华先生藏有一枚。侨居上海的德国籍铜币收藏家汉南先生藏有一枚,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侨迁返,汉南先生将其中国铜元藏品悉数转归张璜先生,其中包括这枚广西光绪十文铜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枚,据传系已故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转让。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系上海某机关单位移交。

  七、江西辛亥大汉铜元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全国革命党人闻风响应。江西的革命党人于10月下旬分别在九江和南昌发动起义。江西辛亥大汉铜币便是在这场暴风骤雨般的大革命中诞生的。

江西辛亥大汉铜元

  此币质为红铜,正面中央铸一阴文“赣”字,外环铸“大汉铜币”及珠圈,上缘铸“江西省造”,下缘铸“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辛亥”;背面的基本图案为十八星图,在十八星图的正中,铸有一极小的太极图,外饰以珠圈一道,在十八星图外的地张上,衬以细密的网纹。这是全国最早体现革命政权建立的铸币。 

  江西辛亥大汉铜币为南昌造币厂铸发。由于此币铸时甚短,铸额有限,故传世极少。至今所见不过五枚。按发现的先后时序,它们的收藏情况为;第一枚为邬德华先生收藏;第二枚为张璜先生收藏,现在香港;第三枚为已故钱币收藏家张叔驯先生收藏,今归何处不详;第四枚为已故钱币商王守谦先生收藏,现归何处亦已不明;第五枚曾由马定祥先生珍藏多年,后转让给他人,几经周转,终为着名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收藏,六十年代初,李伟先先生将其藏品悉数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其中包括这枚江西辛亥大汉铜币。

  八、安徽九星十文铜元

  在对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作介绍之前,首先应说明,此币在命名上有所欠妥。所谓“九星”实为“十八星”之误。十八星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的军旗图案,由于“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之名已经约定俗成,故本文沿用该名。

  此币正面中央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外环铸“安徽铜币”及珠圈,上缘铸“中华民国”,下缘铸“开国纪念”,左右两侧铸纪值文字“当十”;背面中间为十八星图,外环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六角星”。

  安徽九星十文铜元的铸造情况,史料失载,但是,从一些间接线索和资料上,还是能够找出一些相关信息来的。首先,根据币面所铸的“开国纪念’四字来看,此币当为民国元年(1912)铸造。其次,它的铸地并不是安徽省。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对全国的造币厂进行裁撤归并。其中,安徽省造币厂归并于江宁(今南京)户部造币分厂。民国期间,安徽省也未重建造币厂。因此,安徽省铸造此币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另外,根据实物资料来看,使用类似图案设计的尚有江西和湖南两省。按地理分布来看,湖南省与安徽省距离较远,而江西省与安徽省接壤,所属南昌造币厂和九江造币厂与安徽省非常接近,且此类图案设计又是江西省首创。因此,将安徽九星铜元定为江西省代铸,也许是较为合理的。当然,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安徽九星十文铜元至今仅见一枚,素有“孤品”之称。其发现的时间为三十年代初。最早得到此币的是浙江金华的宋兆松先生。不久,宋氏转让给钱币收藏家蒋伯埙先生。接着,钱币商平玉麟先生和德国籍钱币收藏家汉南先生先后成为此币的得主。约在四十年代中期,汉南先生回国,此币转归张璜先生收藏。

  九、袁像大面型十文铜元

  1912年3月,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天津造币厂根据财政部关于铸造纪念币的规定,铸造了袁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元。按实物,此纪念币可分小面型和大面型两种版别。其中,前者较少,后者极稀。本文介绍的为后者,即袁像大面型十文铜元。

  此币正面为穿元帅服的袁世凯半身像,背面中间铸纪值文字“十文”,外饰以嘉禾图案,上缘铸“中华民国”,下缘铸“共和纪念”。

  由于此币袁像与小面型相比,显得大而粗糙,故前人定之为初铸之品,名为“初版”,并有根据上述特征而产生的俗称——“大面孔”。此币的质料,以传世实物而言,有红铜质和铅质两种,均为试铸样币,它们的传世数量,据估计,红铜质的有五枚左右,其中,流传有序的有四枚,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法籍钱币收藏家邬德华和中国钱币专家张璜先生各藏有一枚;铅质的仅见两枚,一枚为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枚为马定祥先生收藏。

  十、哈尔滨兵舰壹分铜元

  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红铜质。正面中央铸国民党党徽图案,外环铸双线连弧形纹饰,上缘铸纪年文字“中华民国十九年”,下缘铸纪值文字“壹分”及两颗五角星;背面铸一兵舰图案及纪地文字“哈尔滨”。

  中国钱币以兵舰为图案的,仅见此例。可惜关于这枚铜元的铸造背景,至今未能找到确实的材料。我们只能在现存的实物资料中寻找一点可供印证的线索。民国十八年东三省一分铜元的正面图案,与这枚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十分相似。我们推断这两枚铜元很可能出自同一造币厂。据前人考证,民国十八年东三省一分铜元系辽宁省沈阳造币厂所铸。如果前面的推断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便是民国十九年(1930)沈阳造币厂的出品。至于当时为何以兵舰作为铸币的图案,只能留待今后探索。

  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据今所知,仅有两枚存世。一枚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据传系征集于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一枚藏于上海博物馆,由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捐献。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