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货币的流通情况的特点:
一是纸币的出现,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中国是最早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纸币的国家。但是,我国古代从何时起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纸币,说法不一。有人说,周朝的“质剂”是券书,就已经是纸币了;也有人说,汉武帝时期制作使用的白鹿皮币,就是最早的纸币。其实最早产生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的“会子”。宋朝发行的纸币,有“会子”、“关子”、“交子”,金国还有“交钞”纸币。
我国北宋时期的“交子”,可能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北宋初年,在四川地区只准流通铁铸钱,而铁钱的重量比铜钱更重。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赵安易去蜀地,见“市罗一匹,为钱二万”,按照当时市场上流通的铁钱重量计算,这二万文铁钱大约重120斤。可以想象,在当时市场上商品交换中使用铁钱是多么困难。人们感到流通中的铁钱价值不大,可是背在身上很重,在商业交往中非常不便,据说当时“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不但当时商人感到不便,就是官员和居民也都感觉不便,这就促使人们想用一种重量较轻、携带方便的货币来代替当时的铁钱、铜钱。《续资治通鉴》说:“(宋)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北宋真宗年间。在四川成都地方,有16家富商共同发起,共同印制发行了一种“交子”,并开设了“交子铺”。当时,在发行的“交子”上印有木屋、人物图案,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难以伪造。但纸币“交子”发行后就出现了问题,《续资治通鉴》说:起初,发行“交子”,由“富民十六户主之”:当时的“交子”铺就类似今天的银行一样,它专门为商人保存现钞,并从中收取一定的保管费,“交子”也好像今天银行的支票一样,人们拿着“交子”,既可以到“交子铺”去兑换现钞,也可以拿着现钞,到“交子铺”左兑换“交子”:但是到后来,主持“交子铺”的富商,把“交子铺”的现钞有的挪用,有的吞没,人们手拿着的“交子”,却不能兑换成现钞,这样便引起了纠纷。到了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张咏在益州当划州,看到当时市场交换中用“交子”“奸弊日出,狱讼滋多”,于是决定进行整顿,由“富民十六户”互相“连保”发行“交子”,“交子”的面值,按收入现钱的贯数临时填写;“交子”兑现时,扣下20文作为利钱收入。但“交子”户须向官府承担一定的义务和交纳一定的物税。尽管这样,“交子”户还是发了大财,“收买蓄积,广置邸店、屋宇、宝货”。当时“交子”发行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定额,发行了不少&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