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货币(四)——齐国刀币续

2012-04-19 作者:airmb_Admin 来源:爱藏网
六字刀 齐造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是田氏列为诸侯时的开国纪念币。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承梁惠王求魏侯代请于周,周王立田和为齐侯,正式建立齐国,乃...

        六字刀
         
      “齐造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是田氏列为诸侯时的开国纪念币。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承梁惠王求魏侯代请于周,周王立田和为齐侯,正式建立齐国,乃铸造“邦刀”纪盛。所以其文字定为“齐造邦长法化”,背文多一字,通长18.2-18.5厘米,宽28-29厘米。其中第“一字”解释为“齐”,第二字解释为“徒”或“途”,“齐之法化”现代解释为“造”,第四个字过去解释为  “就”, 现代解释 为“长”;背文除纪值的十字与纪范的数字与前品相同外,又出现一些文字,如司、工、日等,这可能是新建铸造厂的代字。这种刀的范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不断缘的,一种是断缘修补的。因此有人认为造“邦刀”应该铸过两次,第一次在安王十六年,当时被列为诸侯时,因为出于仓促,便把旧范精加修整,用来灌铸,所以有断缘的痕迹;第二次是在二十六年,从新雕刻钱范,大量铸造。这种刀币都出自石范,精美绝伦,一向被认为是刀币中的佳品。

      三字刀
         
      “齐法化”通常长17.8-19厘米,宽2.6-3厘米,重40.8-52.4克,被称为“三字刀”,是田齐建国以后通用的法币,有纪地的,如丘、安、方、易、白、公、平等,也有类似吉语的,如吉、行、大等。三字刀流通的时间很久,区域也极广,为齐刀中最多的一种,且无减重现象,是最稳定的货币。

      “节墨之法化”被称为“五字刀”。节墨也就是即墨,本是地名,齐邑,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姜齐时代,一直是独立国家,春秋末被齐国吞并,后田氏之子谋国,得到即墨邑的支持,所以在田氏公室的统治下,能发行自己的钱币。即墨邑何时开始行使刀币,目前还不能确知,也许原先即墨独立时,就已使用这种奇特的钱币。现传世的“即墨刀”有两种,大型的长17厘米,宽2.7-3.0厘米,重51-61克。小型的长14-16厘米,宽2.0-2.3厘米,重33-35.5克,年代较晚。它们的制作都十分精细,断缘,绝不像是减重形成的,显然是同时制作的有系统的钱币,这是春秋时期的作风。同时这两种刀背文都没有三横竖,而是大型的篆字,风格极似尖首刀,制作时间比背文带三横和“齐之法化”还要早。所以有人认为即墨比田氏行使管制经济政策要早些,后以其经验行用于齐邑。同时“即墨刀”的范式也用齐邑的款式,行用不久便停用小型币。在“即墨刀”中有种背文为“辟封”、“安邦”字样的,被认为是襄王复国时(公元前279年)所铸的纪念币。

      “安阳之法化”俗称“安阳刀”,也称作“五字刀”,文字比“齐之法化”略显粗壮,断缘,通长18.5厘米左右,宽2.8-2.9厘米,重44.5-50克,也有小型的。安阳为邑名,当然没有问题,但在齐国什么地方则众说纷纭。最早有人说就是《左传》所称谓的“安革”,在今山东济南附近。也有人说在今天曹县以东。据史料记载,传世的断缘安阳刀不会出于此出。另外有人以为安阳在今山东莒县附近,莒县一向是军事重地,安阳刀应该出自这里。学者们一向重视这一说法。按史籍所载,威烈王十四年(公元前412年)田白代莒,占领了这个地方,可能在安阳铸钱,行用于莒地,以扩大其势力。二十六年之后,其子田和出造“邦刀”。“安阳刀”与“即墨刀”同时改制,用不断缘的范式。

      总之,齐国的刀币选材精细,制作优美,其中“邦刀”尤为名贵,很早就被世人当成“吉祥符”,认为收藏这种刀币的人可以四季平安。齐国的刀币在各国“刀币”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