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货币之二——蚁鼻钱

2012-04-13 作者:airmb 来源:爱藏网
(2) 蚁 鼻 钱 有文铜贝是楚国的青铜贝币,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这种名称并不是楚国贝币原来的名称。而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最早记录这种铜仿贝为蚁鼻钱是宋代...

(2) 蚁 鼻 钱

有文铜贝是楚国的青铜贝币,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这种名称并不是楚国贝币原来的名称。而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最早记录这种铜仿贝为蚁鼻钱是宋代洪遵《泉志》,他说:“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镂又类字,也谓之蚁鼻钱。”这里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刻镂的是什么文字的贝,大概是铸有“紊”字形和“咒”字的两种。“紊”字形贝,钱体上尖下圆,面凸,背平,阴文“紊”字形就如同一只蚂蚁爬在鼻子上故称之为蚁鼻钱,“咒”字贝,钱体与蚁鼻钱相同。“咒”字仿佛是一个鬼脸,所以被后人称之为“鬼脸钱”。后来有文字的铜贝统统被称为蚁鼻钱。所谓“蚁鼻”本喻轻小,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说:“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钩(剑名)”,意思就是只因轻微的缺陷舍弃了无价的宝剑,可见蚁鼻钱就是小钱。

楚贝的铭文有“紊字形、咒、安、君、忻、金、行”等等,“紊”字,有人将其解释为“圣”字,有人将其解释为“圣”字,有人将其解释为“圣”,”也有人认为是“五朱”、“各六朱”等的合体字。“咒”字多解释为“贝”、“哭”、“贝化”,钱文的含义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建国以来,蚁鼻钱多出土于河南、江苏。鬼脸钱则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发现,1963年湖北孝感野猪湖一次出土鬼脸钱5000枚面文为“咒”字,平均约重4.37克。以出土的地点墓葬和数量上看。蚁鼻钱铸行于战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鬼脸钱则铸行于大约公元前4—3世纪的战国中晚期。楚国疆土开始时并不算大,以后疆土逐渐扩大,蚁鼻钱和鬼脸钱的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逐渐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了独立的货币体系。

  • 123版币

  • 纸币乐园

  • 纸币冠/靓号

  • 金银纪念币

  • 硬币

  • 银元

  • 古钱币

  • 评级币/钞

  • 邮票

  • 联体/纪念钞

  • 流通纪念币

  • 清/民国纸钞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18 FBLIFE.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分类

发布

消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