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艺术品价格的不断攀高,诸如书画、瓷器、家具、佛像等艺术门类的收藏风险已日益显露,盲目追涨不是理性的投资行为。相比之下,兼具材质与工艺价值的老金银器,就成了收藏品中的“硬通货”。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唐代诗人刘禹锡一句话,便道尽了金银之于中国古人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中,金银器不但为皇家、达官贵人所尊崇,更是寻常百姓家的喜用之器,历来以大俗大雅之风姿,受到人们的崇拜与追捧。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升温,近年国际金银价格更是飙升不止,中国老金银器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一批兼具国际眼光与历史人文修养的藏家,孙雅雯就是这样一位专注于金银器收藏的资深藏家。
在她看来,随着中国艺术品价格的不断攀高,诸如书画、瓷器、家具、佛像等艺术门类的收藏风险已日益显露,盲目追涨不是理性的投资行为。相比之下,兼具材质与工艺价值的老金银器就成了收藏品中的“硬通货”。
国际受宠的“硬通货”
受家族影响,孙雅雯最早是做珠宝鉴定的,后来出国留学,期间经常去看拍卖会。她发现拍卖会上创出天价的,除了中国的瓷器、漆器,还有中国的宫廷金银器。
2008年, 在香港苏富比“ 帝廷金辉——珍贵明清御制金器”专拍中,一件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以11680.75万港元的天价成交,成为拍卖最贵的中国金器。据悉,此炉是在中国之外能找到的8件明初纯金御器之一,其余7件均藏于海外博物馆。
在这场专拍中,还有两件拍品成交过千万,一件是清乾隆金胎累丝錾缠枝花卉纹嵌宝石执壶拍得3616.75万港币,另一件是清雍正/乾隆金胎累丝嵌珊瑚珍珠“冰梅祝寿”图棱口盖盒拍得1152.75万港币。
据孙雅雯多年的观察,国外的金银器市场远比国内成熟,金银器中拍出天价的多出自海外拍卖行。在国内,仅有几家拍卖行涉及金银器,专场拍卖更是少见。
2004年,北京翰海首次以“工艺品专场”推出213件金银器,成交率达70%,成交额高达4768.5万元。金器方面,成交价最高的一件清乾隆铜鎏金嵌百宝福寿香熏拍得671万元;银器方面,一对“乾隆造办处”“庚午年制”“长春园玉玲珑馆陶嘉书屋”款的兽面门环以385万元成交。
据《投资与理财》记者了解,拍场上拍出高价的都是明清宫廷御制器物,且真正的纯金银器型很少。从时代看,明以前的金银器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场,而中国市场多见的是明清时期宫廷御制的铜鎏金、铜鎏银一类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