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和田玉的产地主要分布于新疆之南的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西至塔什库尔干县境,东到若羌县境。在1200多千米的范围内发现和田玉矿床20多处,这些矿产地均已开采,现在的采矿点多在4000米以上的雪线附近,采矿十分困难。还有一些矿床被冰川覆盖,找不到原生矿床,只能在河流的下游捞子玉,如在喀什河捞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它的原生矿床在哪里,迄今仍然是一个谜。
和田玉矿床多分布在稳定的地台边缘大断裂带上,矿体多形成于一级构造的断裂薄弱部位,产在前寒武系的变质岩中,富存在含镁的碳酸岩石与中性至 中酸性侵入岩的接触带上,是“接触交代作用”的产物。
和田玉的形成,经过前人大量研究实验证明:它是岩浆期后溶液与白云石大理岩的双交代方式进行的,其化学反应式为:
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3CaCO3+7CO2
(镁质大理岩) (透闪石)
和田玉不仅产在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在世界 其他地方也有出产,它们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结 构、构造基本相同。
以昆仑山和田玉矿床规模较大、开矿历史悠久的阿勒玛斯矿床为例,它出露在元古界变质岩系中,主要由镁质大理岩组成。矿体呈脉状位于花岗闪长岩与镁质大理岩的接触带上。矿脉有11条,矿体宽0.5米左右,长在50米之内,呈透镜状,在部分矿体向两端有尖灭现象。往往在镁质大理岩中为白玉、青白玉,而接近花岗闪长岩体则为青白玉。
在昆仑山中各个和田玉矿床地质特征基本相同,昆仑山开采规模大的玉矿还有且末县的塔特勒克苏玉矿,该矿是20世纪70年代重建开采的,每年采量近百吨,主要为青白玉、糖白玉,有矿化带多条,长几十米到百米,宽数米,每个矿带中有数个矿体, 其中主要矿体有14个,一般长5~20米,最宽可达1~2米。推算储量约1.5万~2万吨,前景好。
此外,在昆仑山中还有不少很有前景的和田玉矿床,如:塔什库尔干 县的大同,叶城—莎车县的密尔岱,皮山—和田的赛图拉,卡拉达板西,阿克苏,奥米沙,策勒—于田县的阿尔玛斯、依格朗古,且末县的塔什赛因,若羌县的库如克萨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