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是什么玉?黄玉在我国一直都是很受欢迎的,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的。那么是不是黄色的玉都可以称为黄玉呢?黄玉究竟是什么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玉以及它的产地。
黄玉是什么玉
黄玉属一般宝石,黄玉,矿物学家也称之为黄晶,国内珠宝界常称之为托帕石。黄玉的化学成分为Al2SiO4(F,OH)2,可含有Li Be、Ga等微量元素,粉红色托帕石可含Cr。斜方晶系,二轴晶,正光性。常见晶形柱状,柱面有纵纹。
黄玉是典型的气成热液矿物,产于花岗伟晶岩、酸性火山岩的晶洞、云英岩和高温热液钨锡石英脉中。世界各地都有黄玉出产。
黄玉产地在哪里
世界著名产地有巴西、俄罗斯的乌拉尔和巴基斯坦的卡特朗。最重要的宝石级黄玉产地是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这里的黄玉有黄色、深雪梨黄色、粉红色、蓝色及无色等。1940年在巴西发现一个黄玉晶体,重240.25千克,清澈透明,完美无瑕。俄罗斯乌拉尔和巴基斯坦的卡特朗产因含Cr而呈玫瑰红色的黄玉。世界上绝大部分托帕石产在巴西花岗伟晶岩中,包括各种颜色的品种,最大的晶体重达117kg。
斯里兰卡也是较重要的产地,它的黄玉主要为蓝色、绿色和无色。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产蓝色和黄色的黄玉。
中国的托帕石产要产于内蒙古、江西、新疆、广东、云南等。
黄色的玉都是黄玉?
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所有黄色的和田玉都能称为黄玉,其原因在于矿物分类需要遵循岩石矿物学的基本分类原则,即:成因分类、成分分类、结构分类等等。
而之所以并不是所有黄色和田玉都能称为黄玉,是根据岩石矿物学分类中的“成因分类”原则,即:原生矿物颜色和次生矿物颜色的成因区别。
换句话说,只有原生矿物颜色为黄色的和田玉才能称之为黄玉,而次生受沁后变黄的和田玉,只能称之为“黄沁籽料”。
这样的分类除了遵循矿物学分类原则之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道理。
我们知道,玉石向来存在“好玉不沁”之说,也就是说,质地致密坚韧的优质玉料,在次生环境中不容易受到其它元素的沁入,而结构相对疏松的玉料,较易受到浸蚀,并形成各种沁色。
而原生黄玉是典型的气成热液矿物,其玉石结构致密、硬度较高,因此玉质更为出众;而黄沁籽料的硬度要远低于黄玉原生料,甚至低于一般的籽料,因此将其称为“黄沁”而非“黄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用下,也不排除有一部分黄沁籽料拥有着出众的玉质,也正因如此,很多玉石玩家习惯将整块玉料都沁透且玉质优秀、纯净的黄沁籽料称之为黄玉。
事实上,区分整块玉料都被沁透的黄沁籽料和原生黄玉籽料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因为当一块籽料通体黄色且玉质出众时是很难判断是原生色还是次生色,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遵循一定的鉴定原则来加以区分。
一般来说,黄玉籽料除了玉质是黄色之外多半带褐色皮或红皮,而黄皮沁籽料的黄玉则内外色调统一均为黄皮色。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籽料的其它次生特征对其加以甄别。
由于黄玉色泽高贵典雅令人赏心悦目,同时又兼具优秀出众的玉质,因此历来为人们所推崇。黄玉不仅是极好的玉雕原料,而且由于极其珍罕,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历史上的帝王将相都对黄玉情有独钟,而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众多玉文化遗存中更是有很多古代黄玉沉稳雅致的身影,从而更深切地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在“君子以德比玉”的传统价值理念中,黄玉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同样非常值得今天的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