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块
翡翠上颗粒的粗细、颜色的深浅都不均匀,所谓人有千张脸,玉有万种面。所以,翡翠的评价就显得很困难。对于雕刻品来说,其艺术构思、加工技巧更为评价翡翠增添了难度。总体来说,评价翡翠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颜色
颜色是决定
翡翠价值的首要因素,颜色差一点点,价值就差很多。因此,正确观察颜色非常重要。
白炽灯下看翡翠颜色会显得鲜艳些,饱和度也会显得高一些,即所谓月下美人,灯下玉。而同样一块翡翠在日光下观察,其颜色会相对淡些、暗些。通常,人们以自然光下所观察到的颜色为准。
评价翡翠颜色时通常应考虑下面四个要素:
①浓:指颜色的饱和度或深浅。中国北方人、台湾人和日本人以及年纪大的人喜欢稍深一点的颜色,而新加坡人以及年轻人会喜欢较清淡的翡翠。
②正:指颜色的纯正程度。稍带黄色的绿色不会影响绿色的鲜艳程度,对翡翠的价值影响不大,但过多地偏黄就会影响翡翠的价值。由于蓝色会降低绿色的鲜艳程度,若偏蓝色则对翡翠的价值影响很大。偏灰的绿色使人感觉既暗又脏,价值也就降低很多。
③鲜:指颜色的明亮程度。它是构成翡翠颜色美感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难求的因素,鲜艳度差一点,价值就差很多。如果说不同的人对颜色的深浅有所不同的话,但对鲜艳度的要求却是一样的,即鲜艳度越高越好。光源的强弱对鲜艳度的观察影响很大,强光源下鲜艳度偏高,弱光源下观察鲜艳度偏低。
④均:指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由于翡翠是由无数微小晶体组成的,每一晶体的颜色都可能不一致,所以翡翠的颜色难得很均匀。很明显均匀度越高,价值也越高。
但当绿色、红色、紫色协调出现时,俗称福禄寿,由于其稀少性,这种翡翠的价值较高。
2.透明度
从左到右透明度依次递增
指翡翠使可见光自由透过的程度,由于组成翡翠的颗粒粗细不同、结合方式不同,允许光通过的能力也就不同。若大部分光线不能透过,翡翠的颜色显得死板,行话称之无水分,也就是很干。若允许大部分光线透过翡翠,则透明度较高,使翡翠显得非常晶莹,有水汪汪的感觉,行话形象地称之为水分足。欣赏透明度高的翡翠会令人有一种陶醉感,这种翡翠有一种滋润的感觉,似乎颜色是活的,可向四周放出。
行话中又把透明度称为种。透明度差即种差,行内有句俗话种好遮三丑:
①可使颜色浅的翡翠显得晶莹漂亮;
②可使不够均匀的颜色因互相影照而显得均匀;
③可使质地不够细的翡翠看不到明显的颗粒。
翡翠是由多晶质组成的,很难得透明,大多数翡翠是半透明的,所以在一定的颜色条件下,透明度越高,价值也就越高,在高价到极高价位的情况下,透明度对价格的影响比颜色的影响更加重要,透明度好与差,其价值可悬殊10倍。对低价货,透明度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一般情况下,戒面、耳环、小件
首饰的色比透明度重要,但手镯、挂件等大件首饰的种可能比颜色更重要。
3.结构
指翡翠晶粒的粗细、形状以及它们的结合方式,贸易行话中称结构为质地(底子)。
结构与透明度有直接的关系,质地越细腻、越致密,透明度越高,质地越粗糙、越松散、透明度也越差,其耐久性也相应降低。
4.裂纹
裂隙应该是无矿物充填的,它对翡翠成品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手镯,在评价时要考虑到若手镯断了可以做成什么,剩下还有多少价值。另外,应将裂隙与纹路区别开来,纹路包括颗粒间的结合面和愈合裂隙(往往有矿物充填)。
5.体积
在色、种、底、工、裂纹等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大就越贵,对于高价位的翡翠来说体积影响更大。例如珠琏、手镯均要较多的原料来制造,若用
戒指料做手镯,则手镯价值要以几何级数增加,难怪手镯可拍卖到1千万港元。同时评价配对品比单个的要贵得多。
6.做工
对于戒面、耳钉等首饰,要求切工规正,抛光优良;对于挂件、摆件来讲,工匠的巧妙构思、娴熟技艺将起到决定。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