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和田玉,人们就想到“羊脂玉”、“白玉”。其实和田玉目前已分为七大类(种),而白玉只是和田玉中的一类。“羊脂玉”仅是最好的一种白玉而已。
从古至今,和田玉的分类都是以颜色为基础,另外结合着质地、光泽、透明度、络、裂、杂质等,并参考着块度,这是分类总的依据和基础。
我国对和田玉的分类远在宋代就已比较完善,张世南所写的《游宦纪闻》中就有:玉分五色,大抵而言,现今中国所存的宝玉多出于西北部落、西夏、五台山、于田国。玉分五色:白如截肪、黄如蒸栗、黑如点漆、红如鸡冠或稍暗、如胭脂色。另外还有青碧一色的,高下地区最多见的就是这种玉。
傅恒等编纂的《西域图志》说:和田玉河所出玉有组(紫红)、黄、青、碧、白数色。椿圆《西域闻见录》说:叶尔羌所产之玉各色不同,有白、黄、赤、黑、碧(绿)诸色。
由此可见,早在古代对和田玉的认识就已很深刻,分类亦很仔细,大致和今天的分类基本相同,只是因为过去的技术条件限制,分类没有今天这么完善而已。现在对和田玉分类也是大致相同,而对一些小的细节也各不相同,笔者就目前市场上对和田玉各鉴定机构所进行的分类大致叙述一下,以便读者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552-2003将软玉、闪石玉、和田玉、白玉、青白玉、青玉并列在一起,具有同等的含义。在新疆的玉石市场上大家认为这一国家标准有些简单,结合和田玉市场的实际情况,自治区各鉴定机构作了一些修订和补充,使现在的和田玉分类既具有传统继承性,又具有现在市场急需的适用可操作性。目前,新疆对和田玉分类概括有: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糖玉等。结合一些鉴定部门的分类方案和笔者几十年来的切身体会简单将和田玉的各类特征叙述如下:
(1)羊脂玉:颜色羊脂白可稍泛淡青、淡黄,质地致密细腻,柔和均匀,油脂—蜡状光泽,坚韧,滋润光洁,状如凝脂,微量的杂质,是和田玉之最上品。
(2)白玉:以白色为主的和田柔和均匀,偶见泛灰、泛黄、泛绿较致密,油脂—蜡状光泽细腻滋润,半透明状质地偶见玉青细微的绍、裂、杂质等缺陷。
(3)青白玉:其颜色介于白玉与青玉之间,以白青色为基础色,有灰绿色、青灰色、黄绿色等。较柔和均匀,油脂—虫昔状光泽,质地致密,细腻,半透明状,偶见络、裂、杂质等其他缺陷。
(4)青玉:有淡青—深青,颜色种类较多,有虾青、竹叶青、杨柳青、碧清、灰青、青黄等。一般以深青、竹叶青为基础色者最为普遍。青玉是和田玉中最为普通的一种,也是和田玉中最多的一种。青玉一般质地细腻,滋润光洁,坚韧,油脂—虫普状光泽,偶见络、裂、杂质。
(5)碧玉:青绿、暗绿、墨绿、绿黑。碧玉与青玉易相混淆,应在强光下观察,青玉为青灰色,碧玉为深绿色。碧玉呈菠菜绿者为上品得越鲜亮越好,它质地细腻,绿中带灰者为下品,绿滋润光洁,油脂—蜡状光泽,半透明状,偶见络、裂、杂质。
(6)墨玉:墨玉有全墨、片墨、点墨之分。“黑如纯漆”者为上品,点墨和聚墨俏雕者价值极高。全墨者通体如漆,偶显其他色;聚墨玉,多呈叶片状、条带状、云朵状,分布在白玉或青白玉或青玉的玉体中;点墨是黑色呈星点状分布,影响玉质,当俏色利用尚可。 墨玉之黑色是分布石墨所致,如果石墨细小而分散在白玉或青白玉体中也有称为“青花玉”的。
(7)黄玉:浅—中等不同的黄色调品种,经常有米黄色,常有灰绿色调,在过去分为:栗黄、秋葵黄、蜜蜡黄、鸡蛋黄、桂花黄、鸡油黄。以“黄如蒸栗”者为最佳,滋润光洁、质地细腻、柔和均匀为最好。
(8)糖玉:糖玉因受氧化铁、锰质浸染而呈红褐、黄褐等色调,多数似食用的红糖颜色,因而称为“糖玉”。如果糖色占整体玉石85%以上,可称糖玉,如果在30%以上可参加命名如:糖白玉、糖青白玉等。
和田玉大致分为八个种类,这八个种类在市场举目可见,都属于和田玉珍贵的艺术品,所以一购玉者不必陷入非购“羊脂玉”,非购“白玉”的怪圈。笔者看到利用青玉雕的“玉鼎”,做工细腻、比例恰当、玉质滋润、价钱合理,令人爱不释手,同样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根据和田玉产出的地(段)不同,又可分为:
(1)山料:山料又叫山玉,宝盖玉,原生矿石,特点是尖棱尖角状,大小不一是在原生矿床中开采出来的良芳不齐,玉石面较粗糙质量不如“山流水”。
(2)山流水:是原生矿石经风化剥落,由冰川或水流搬运至河床的上、中游的玉石。特点是距离原生矿床近,块度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光滑,质量不如“仔玉”。
(3)仔玉:原生矿石被剥蚀搬运到河床中的玉石,因长期在河床搬运的过程中,与各种卵石相互撞碰、冲刷、磨蚀多呈卵形,块度一般较小,表面光滑,质量较好。这种仔玉多分布在河床两侧的阶地或现代河床的中下游处。
有些仔玉经风化、水浸雨淋,周围的或自身存在的氧化铁、氧化锰附着在仔玉表面,使其带有一定的颜色,如秋梨色则称“秋梨仔”,虎皮色称“虎皮仔”,枣红色则称“枣皮仔”等等。如白玉仔带上红色的皮则身价更高,“仔料挂红,价值连城”,但应特别注意现在仔料作假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