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邮电局于2018年4月12日发行第七套《中国内地景观》系列小型张,以2013年5月3日正式公布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芒康县盐井古盐田为题。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昌都地区;毗连滇北高原,是古时茶马古道从云南进入藏区的重要驿站。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期这里就开始晒盐,其手工晒盐工艺仍保持及沿用至今。盐井古盐田分布在澜沧江的东西两岸。
盐田为支柱式木棚结构,依地势以木头为支柱,搭建一个接近方形的顶棚,平铺当地泥土,夯实,而形成一个小块盐田。
以前,盐民们要带上水容量约五十斤的木桶,爬落澜沧江边的盐卤水井中取盐水,然后背上高处的贮水池中,风干浓缩,再倾入盐田顶棚上;如阳光充沛,三至五天就可成盐,若遇上阴雨天气则要十天甚至半月才有收获。
在澜沧江东岸,纳西民族乡的盐田都在山上沿陡坡而盖建,是一线美丽的吊脚楼风景,虽然现在盐卤水的运送已由电水泵所替代,但翻盐、刷盐及收盐入袋和送盐上山亦是蛮重的体力劳动。偶也见有骡子驮运物资上下山间小道。
澜沧江西岸,加达村的盐田就建在土路平面至江边的缓坡之间,数百块大小形状不一的盐田就错落挤迭在这狭长的空间中。由于每一小组合的盐田未必是同一村民拥有,他们会互相交换以便整合自己的版图。由于加达村的土质偏红色,夯实后的盐田上面晒出的盐会略带粉红色,人称桃花盐。而对岸纳西民族乡盐田晒出的盐是白色的,亦是和当地的土壤有关系。
2017年到访加达村时与一年青村民聊天,他刚骑摩托送饭给在盐田工作的母亲,由于工作的节奏要跟着阳光走,刻苦耐劳的母亲们都习以为常了;这里产的盐,外来收购者直接开车到路边,货银两讫,打包运走。
以前,东西两岸最直接的互通,只有一条自茶马古道时代到现今还在使用的铁链木桥,上面只通行人及马帮。如今已有水泥桥可通汽车,俯瞰山谷,道路工程处处,大兴土木,不久将会迎来一番新景象。
2013年5月3日,芒康县盐井古盐田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枚小型张的像片由澳门资深摄影家卢锦盈拍摄,小型张的构图由澳门邮电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