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是中国古代炊食器。中国鼎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
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于商州石器,延续到汉代。在努力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武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又载“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在古代,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后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故后母戊鼎全称又称为“后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鼎为国之之重宝,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1964年5月25日,原邮电部发行了特63《殷代铜器》特种邮票一套8枚,其中第8枚图案为“司母戊鼎”,邮票采用影写版和雕刻版套印,将青铜器的神韵和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2012年7月8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了《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一套2枚,以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采用胶版和雕刻版套印,成功地再现了《殷代铜器》特种邮票的风采,后母戊鼎也第二次登上了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