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远在意大利求学的青年在元旦时航空快递给国内亲戚一份新年礼物,是信封里装着的一枚明信片。当亲戚打开信封时,惊喜地发现这张明信片是清朝时期印制的古董级美术明信片。更难得的是,这张明信片居然没有使用过。
在清末民初出现了这类的美术明信片,其画面多为表现各地风光名胜的照片,也有一些画面取民间风俗及社会一景。比如,妇女乘车出行、吸毒、殡葬、理发等等,这些历史镜头,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断面。
这张明信片长16.5厘米,宽10.2厘米,尺寸已经接近现代通行规格。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已经发黄发脆。明信片上的图案就是一幅展现理发场景的黑白老照片,富有岁月沧桑的痕迹。画面上,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搭着二郎腿坐在方凳上,双手扶着旁边的高凳,肩披一块花式围裙,身后站立的理发师发辫盘于头上,正在解开年轻人的长辫,理发师背后的灯笼形脸盆架上则放着脸盆和手巾等一应用具。
明信片的左侧是用英文表示序列的“第21号”字样,右侧有意大利语的“中国”,而下部则是“理发”字样。明信片背面用意大利语和繁体汉字写着“大清邮政明信片”字样,而且下面还有“右边只写收信人名姓住址”的温馨提示。右上角盖着“大清国邮政”一分的邮戳。奇特的是,在邮戳正中居然有红色的“中华民国”字样。资料上是这样解释此种情况的:清政府自1890年(光绪十六年)起,即着手推广邮政。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大清邮政,为了省事,直接在明信片等邮政用品的大清邮政已付资费图标上加印了“中华民国”字样。所以这枚明信片见证两个时代的交替,很有史料价值,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这枚明信片大约是在中国的意大利商人以当时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印制的,后被带回了意大利,经过一番辗转漂泊,又回到了中国。这枚明信片见证了中国一百多年间由弱到强的历史。大概这便是历史文物收藏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