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大约出现在北朝后期,而烧造成功是在隋朝,到了唐朝则达到了真正的成熟。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非常细腻。白瓷胎土精细,色白细洁,极坚硬,断方的窑场烧制白瓷成为当时的时德化窑送子观音。
明釉汁丰润,润若凝脂,有一种圣洁感。上品白瓷的釉色“如银似雪”,釉白且润泽,不施化妆土,施釉到底;次之则微微闪黄带一点乳白色,胎釉之间施有一层化妆土,釉很薄,施釉有到底和不到底两种。
唐代邢窑是北方着名的瓷窑之一,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其白瓷追求的是类银似雪的白釉,所以很少在瓷器表面作纹饰装饰。少量器皿采用模印、划花和点彩等装饰技巧。就款识来说,在陕西出土过“翰林”、“盈”款;浙江省临安市钱宽墓出土过“官”、“新官”款瓷器共18件。
邢窑烧造的白瓷器皿有碗、盘、瓶、壶、盒、盂、皮囊壶、托子、注子、罐、枕等,其中以盏、托、渣斗、葵瓣口碗等中小型器皿为主。一般器皿口沿都有唇边,底足通常为平底和玉壁底足。
除了邢窑之外,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李阳河、小马河沿岸以及相邻的临城县祁村磁窑沟等地,均有发现隋、唐烧制瓷器的窑址;在河南省郑州市巩县也发现隋代烧制白瓷的窑址。唐代烧造白瓷的窑还有河北曲阳定窑、山西平定窑等。白瓷历隋至唐发展成熟,特别是河北邢窑烧造的白瓷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此外,据诗人杜甫“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的诗句分析,唐时我国南方地区应该有烧造白瓷的瓷窑,只是目前尚未发现。但是,景德镇地区至少在五代时期已经开始烧造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