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给大家留下很多回味,比较生猛、刺激的恐怕是那个总成交额,简直让人怀疑北京艺术市场被装上了火箭助推器。但是对于画廊从业者而言,10月8日那场以画廊为主题的论坛提出的问题则更值得深入思考。 空白空间画廊负责人亚历山大·奥克斯说:“好的艺术与艺术家是画廊好运的开始。画廊应该与艺术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个好的画廊应该把自己代理的艺术家更多地推广到好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好的收藏家体系中。拥有良好的学术体系和机构系统的支撑,一个艺术家的艺术生命才会走得更远。我相信好的艺术是可以感染和教育人的,一个艺术品经纪人应该将艺术的精神带入艺术品的经营中,应该创造条件促使艺术家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在此基础上再联合美术馆等学术机构的推广力量才会使艺术的影响力更大、更强,使艺术的存在空间更加广阔,这样才会创造出一个更加健康的艺术市场。” 北京艺门负责人马芝安说:“我的角色就是画廊销售的艺术品的担保人。作为一个画廊负责人,必须保证自己空间的艺术品具有好的品质。这其中要做的就是要保护自己的艺术家。现在艺术家有太多的展览机会,画廊要为其分析、建议什么样的展览和活动才是有意义的,这也是避免艺术家在展览之间疲于奔命而没有时间来创作新的、好的作品的必要条件。保护艺术家的另一个方面是要做好买家的管理。要把艺术家的作品卖给好的藏家并且要做好准确的销售记录,这样能确保知道作品的位置,在将来要为艺术家做回顾展的时候方便借回来。当然画廊和艺术家是相互的,画廊要保护艺术家,艺术家也应该保护画廊,否则大家都要受伤。” 以上是来自欧、美背景的画廊负责人的观点,他们来自一个具有长期的产业积累和市场体系相对完备的环境中,代表的是所谓的“西方眼”,那这些是不是也适合中国呢?我们再来看一下具有相同文化传统但是市场发展周期不同的来自中国台湾的大趋势画廊负责人叶铭勋的观点:“经过了20多年画廊运作的经验后重新开始做一个新的画廊,我和自己说我要做的这个画廊是要10年不卖画也能经营下去的。大陆艺术品市场经过了长期的压抑之后迎来了上升期,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在还没有搞懂艺术是什么、画廊是什么的时候就进入了这一行。那我是经营了很多年画廊的,我也是经历了台湾艺术市场当年的火爆和后来的调整的,所以我恳切的建议:市场的秩序应该被及早的建立起来,无论是画廊业还是拍卖业都是这样。在画廊博览会期间有客人问我你的画廊的作品有哪些是在拍卖行拍卖的,我感觉很悲哀,拍卖行有它的作用,但是那应该是在市场后期的事情。就艺术家来讲,他的水准应该是创作的艺术品好坏而不是频繁的交际、应酬。中国大陆很多事情都是发展迅速的,我希望艺术市场也有一个快速的转变从而有个好的发展”。 画廊作为一个艺术品的商业中介机构固然要有自己的盈利目的,但是要保持一个长久的发展的可能性就必须承担相关的责任。而随着这些负责任的画廊的增多,艺术品市场的生存环境才能更加安全,一个行业未来的前景才能得到深层的保证。无论是经验丰富者还是相关专家学者,也许谁都不能给出一个关于什么是好的画廊的终极答案,但是正如文学写作中创造典型的作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发现好的、有特色的画廊的精彩所在,然后结合自己的现实和判断在一个对未来大趋势把握的基础上灵活调整,为艺术家和自身的高端目标做好规划和执行,那么相信一个好的画廊会百炼成钢、破茧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