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冠中艺术的分类 在我看来,吴冠中的艺术是不易以画种来区分的。因为以吴冠中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实际操作,他面对的艺术客体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所使用的媒介材料。他在不同媒介之间自由转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水陆兼程”,要到达的目的地是一样的。在他的画中,从没有某一画种的独特领域而别的画种不可涉猎的。水彩、油彩、墨彩,他都能自由驾驭,自由转换,自由发挥各种不同媒介的个性,在表达同一对象的同时显示不同材料的艺术特性。 因此,我们之所以很难孤立地讨论吴冠中在某一画种之中的艺术建树,就因为他的建树是综合的、互为所用的、相互影响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彼此的。这种关系,甚至从他学画之初就已深深植入他的脑海之中。可以说,当年林风眠领导国立杭州艺专的思想,对吴冠中艺术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林风眠“融合中西”的艺术思想直接体现在当时校方的“艺术教育大纲”中:“本校绘画系之异于各地者,即包括国画、西画于一系之中。我国一般人士多视国画与西画有截然不同的鸿沟,几若风马牛不相及,各地艺术学校亦公然承认这种见解,硬把绘画分为国画系与西画系,因此两系师生多不能互相了解而相轻,此诚为艺术界之不幸!我们假如要让僵化的国画适应社会脉动而另辟新途径,则研究国画者不宜忽视西画的贡献;同时,我们假如要令油画脱离西洋的陈式而(成为)足以代表民族精神的新艺术,那么研究西画者亦不宜忽视千百年来国画的成绩。”这些话现在看来依然可以成为这个中西融合时代的艺术纲领。若把吴冠中后来的艺术主张、所走的艺术道路两相对照,不难看出这个融中西于一体的教学理念,在他身上实践得何等彻底! 身为一校之长的林风眠,对学校的教育方向所产生的影响,还呈现在他的办校方针之中:对西方现代艺术采取开放态度,严格学生的基础训练,熔国画与西画于一炉……这都是林风眠早期艺术理念的结晶(参见正中书局1935年出版的《绘画丛论》)。因此,这些教学理念给青年时代的吴冠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同时学习西画与国画,为学生时代的吴冠中带来了终生受用不尽的好处。后来,国画、西画分系以后,曾使他在左右为难中将分踏两只船的双脚挪到了西画一边。但三十年后,他还是把一只脚重新踏回到水墨中来,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成为他作画的主要手段。 因此,以我个人之见,对吴冠中的艺术以画种分类很难整体而直观地呈现他的艺术历程。 从媒介的演变看吴冠中艺术的几个不同阶段 吴冠中的艺术主要由水彩(包括水粉)、油彩和墨彩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的先后出场和交互穿插又正好体现出画家艺术历程中的演变过程和不同阶段,所以从选择媒介材料的角度看,在吴冠中五十年艺术生涯中,先后经历了从水彩、油彩到墨彩的逐级演进的三个阶段,并逐步将后者上升为主导。 吴冠中自己在谈到这三者的关系时也曾说:“我早期(系指学生时代)主攻油画,兼攻传统国画,在这东西方两大画种间水彩起了沟通作用,曾是我艺术生涯中的鹊桥。油彩之彩,水墨之水,邂逅于小小水彩画中,朝暮相处,情意缠绵……油画、水彩、水墨,三家门下轮转来。油画中的中国情调,水墨中的西方风貌,近朱赤,近墨黑,相互影响往往并不自觉。” 20世纪50年代,吴冠中作画以水彩为主,时亦兼作油画;60年代前期,兼作水彩与油画,并从水彩过渡到油画,侧重于以油彩为媒介;“文革”期间八年搁笔没有作画;70年代,所用媒介以油彩为主导,并开始尝试作水墨;80年代以后,渐以水墨为主,也兼作油画,在油彩与墨彩之间往返穿梭,轮番作业,水陆兼程。但就整体而言,80年代的水墨越来越成为其绘画的主要媒介。待到90年代,墨彩跃居绝对主导地位,一些大型作品均是在水墨中完成的。 因此,从这一演变看,50年代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主要在水彩;60~70年代,主要艺术成就在油画;到80年代,吴冠中的艺术生命得以全面释放,在油彩与墨彩两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就趋势看,水墨方面的成就显然占有优势;到90年代,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主要呈现在水墨方面,油画居于次位,但仍不断有经典作品问世。 从作为一个风景画家的艺术探索过程看,我们也可以将吴冠中的艺术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即50年代的形成时期、60~70年代的成熟时期和80~90年代的风格化时期。虽然就吴冠中50年代的水彩本身而言,已经画得相当精彩和完整,但就其作为一个风景画家而言,以水彩为主要媒介的50年代,仍是吴冠中风景画的探索和形成的时期。因为吴冠中当初从法国归来想作的并不是风景画,画风景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所迫,不得已做出的选择。因此在这个阶段,他的风景画创作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之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风景画的创作理念。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在风景画创作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独创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风景画创作理论。因此,60~70年代是其以油彩为主的风景画创作的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吴冠中开始走出国门,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有条件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自由的心态,向着更加个性化、风格化的方向发展,作品也不再局限于中国的乡土风景,同时不再以直接写生为主,而主要是以速写为依据在室内完成,因此,在写实中融入了更多的表现性因素,也可说这一时期的油画是受到其自由挥洒的水墨的影响,从而使他对油彩的运用进入了一种更加自由的境界。 50年代:作为一个风景画家的起步 1950年,从巴黎归国的吴冠中,想学回国后住在白马寺里译经的唐僧,译出自己从西方取来的经卷奉献给更年轻的一代,他还想如何从家国民族的土地上,一步步发展出自己的艺术。但却从未想到,怀着一腔热血报效祖国的他,会被当做艺术上的异己分子而横遭排斥,他的艺术主张也被看做资产阶级形式主义,更没有想到自己不得不改弦易辙,去做一个风景画家,因为回国之初他曾作人物画,却被认为是丑化工农兵。他说:“我看到有些被认为美化了工农兵的作品,却感到很丑。连美与丑都弄不清,甚至颠倒了。……我实在不能接受别人的‘美’的程序,来描画工农兵。逼上梁山,这就是我改行只画风景画的初衷。”#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