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百年俨少·薪火相传”中青年山水画家邀请展
浙江画院二十五周年回顾作品展
上个周末,浙江画院25周年系列活动在浙江美术馆落下了帷幕。作为一个记者,我几乎见证了活动组织策划到结束的全过程。记得由浙江画院操办、以纪念陆俨少百年诞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是从2008年夏天开始的。彼时,天气炎热,嘉宾们忙碌着往来于上海嘉定的陆俨少艺术院与上海美术馆观看展览。不知不觉间,“百年俨少”系列活动在今冬的杭城落下了帷幕。“一展五地”,伴随着活动的行程,上海、南京、北京、广州、杭州五个美术重镇,都留下了浙江画院同仁们忙碌的身影。这场系列活动每到一地,都博得好评一片,其间的许多事就像发生在昨天,颇值得“回味”。
“百年俨少”系列活动的最后一站回到杭州,与浙江画院25周年的庆生大典走在了一起。于是,我们在展览厅里同时看到了陆俨少这位已故的浙江画院首任院长的作品,还有浙江画院25年来的见证者们的成绩,这个“归位”了得。
这两项系列活动能够成功举办,我想用常说的那句“上行下效”来比喻极为贴合,也印证了浙江省作为文化大省的称号。“百年俨少”五地间的巡展,浙江省委宣传部与浙江省文联的多位领导出席开幕式,这种“荣誉”,对于身为艺术大家庭中一分子的“美术人”而言,是一份感动,也是一种荣耀。如果缺失了浙江省委宣传部与浙江省文联的殷切关注与一贯的支持,活动绝然是不会如此这般“声势浩大”的。
与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这些画院界的“老大哥”相比,浙江画院显得年轻。浙江画院隶属于浙江省文联,是一所由浙江省政府设立的、专门从事中国画创作、研究的学术机构,成立至今,仅仅25年。然而,得益于25年来的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浙江画院在美术界赢得了尊重。正是这份尊重,让浙江画院在此次25周年的庆生之际,全国画院界的当家人和理论界的专家们少长咸集,在百忙之中前来贺喜。记得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来杭巡展的时候,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携画院同仁在浙江美术馆的入口处,将一封封亲手写好的请柬递到专家手中,这是一份真诚的相邀。我也记得当时《美术观察》主编李一从孙永院长手中接过请柬,说了这样一句话:陆俨少的国画画得好,书法写得更好,我要来。这是美术界的惺惺相惜,也成就了同行间的尊重。
浙江画院没有愧对同行们的尊重。此次25周年的回顾展览,所记录的正是25年间画院的几代艺术家创作的结晶。从陆俨少开始,浙江画院25年间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创作型人才,是浙江画院的财富,更是美术界的财富。今天,这些财富在浙江画院全院的努力下被继承了下来并发扬光大,而此次所展示的,正是由这些财富所发散出的“传”、“帮”、“带”的成果。其实,单以人头而论,浙江画院的人并不多,这点全国各地都一样,甚至,浙江画院的人更少。在此次活动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作为一家省级画院,浙江画院却具备如此非凡的行动力。诚然,画院一类的创作机构,其工作重心是以创作和研究为主,在这一点上,我想浙江画院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与使命。近几年,浙江画院陆续成立了中国工笔画研究所以及人物、山水、花鸟三大工作室。在历届的大型美术活动中,浙江画院成绩不俗,特别是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浙江省评选中,浙江画院包括画院专职画师,浙江画院艺术工作室研究员、研修生入选浙江省美展共有24件,其中送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13件,是浙江画院建院25年来入选最多的一次。然而,这也仅是冰山一角。创作之外,翻看理论贡献,更不难发现,历时5年之久,由浙江画院与浙江省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陆俨少全集》,以其最具权威性的研究,尤其是陆俨少艺术研究会提出“绝无一张假画”的承诺,成为了鉴赏陆俨少艺术的标准本,并荣获“第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08)”年度出版物全场大奖。可以说,浙江画院无愧于国内重要学术创作机构这一称号,同样也站在了全国美术界集学术、人才、创作三者为一身的高地之上。#p#分页标题#e#
这些荣誉的得来,耐人寻味,却也容易理解。因为每次活动举办之时,不仅是画院画师与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研究员、学员的身影也会出现在需要他们的地方。每每这个时候,上至院长,下至学员,这些平日里为人们所追捧的画家们总能放下自己“名家”、“艺术家”的身份,甘愿充当一名服务人员。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牺牲,却换得了整个集体的荣誉。
在美术界,身份的转换是突然的,也是必须的。记得“百年俨少”北京站的活动举办前夕,全院人员利用工作间隙陆续前往故宫博物院等北京文博单位参观学习;展览结束后,大家又在院长孙永的带领下奔赴承德写生。“既然已经来了,我们就要好好利用这样的资源与机会”,记得那个时候,孙永这样说。
25年的时间,转瞬即逝。25年间,不仅是浙江画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整个浙江美术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俨然是一条涓涓细流,细流中满是耐人回味的人与事。
25年的时间,成绩已斐然。愿浙江画院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