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与艺术,过去西方哲学家曾有许多探讨。像两千多年前的柏拉图(Plato)、十八世纪的康德(Kant)、十九世纪的黑格尔(Hegel)等等,都是美学理论的大师;不过以前的美学理论今天大部分都已被扬弃。过去西方的哲学家善于逻辑推理与数学演算,例如大哲学家笛卡儿(Descartes)同时也是解析几何的发明人;莱布尼兹(Leibniz)则与牛顿同时发明了微积分。哲学家这种理性分析的能力使得科学突飞猛进,造就了今天的科技奇迹;然而理性分析用于美感及艺术就显然不行。所以二十世纪意大利的哲学家克罗齐(Beneditto Croce)就说 : 艺术是直觉与抒情的表现,不必依附于逻辑、理念与推理。从此,美学与艺术就自理性主义走向非理性主义,由注重内容转向了注重形式。
哲学放弃了美学的理性探讨以后,科学与心理学却走了进来,继续理性的研究。科学让我们获得了有关眼睛的构造、功能、与大脑如何沟通等知识;而型态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家则探索出了许多视觉的规律。根据这些研究,我们知道,人的眼睛不只是用来「看东西」;眼睛主要的功用是探索环境,然后对环境中的危险或机会做出判读。我们看的目的,是寻找跟生存有关的重大信息,绝非为了欣赏美景。
图1
图2
图1. 这两个字,大部分人都会读成猫( The cat),而如果我们把其他字母拿掉,我们看到前面T跟E 中间的H,跟后面C与T之间的A其实一模一样(见图2.)。为什么我们会把前面的读成H,后面的读成A?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这个句子有意义。所以,眼睛看东西,不只是单向地接收光波,它还会修饰看到的形象,让形象具有意义。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