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奉天光绪癸卯库平银一两
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此币于光绪二十九年奉天省(今辽宁)造币厂铸造。正面上方为“奉天省造”,中间为“光绪元宝”,背面为蟠龙图案,四周环绕英文“奉天省·库平一两”。由于当时只铸了极少的样币,没公开流通于世,以至于现在成了举世罕见的大珍品。据悉1991年6月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超级展览馆世界钱币拍卖会上,以18.7万美元成交。目前收藏在台湾鸿禧美术馆。
2、中心“吉”字戊申大清银币一两
银币正面珠圈内镌汉文“大清银币”四字,四字中间镌一带圈的“吉”字,外围上端铸满文光绪年造,下端铸面值“库平一两”,两旁分铸“戊申”二字;背面中央铸蟠龙图,外围上端铸英文光绪,下端铸英文库平一两,两旁分铸六点花星。戊申吉字大清银币库平一两银币有两各版式,即实重库平一两的样币(直径45毫米)和实重库平七钱二分的壹圆型流通币(直径39毫米),厚度均为2.5毫米。
3、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
据史料记载和相关研究资料,经考证,其个中原因是这样的:在各省纷纷效尤广东钱局铸制银币的历史背景下,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6月,湖南巡抚陈宝箴也以“湘省钱少,赈给碎银诸多窒碍”、“来自外省究不若本省自铸之较为近便”为由,向清廷奏请设局自铸银币。
4、陕西省光绪元宝七钱二分
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光绪25年(公元1899年)铸,系陕西省委托英国伯明翰造币厂代铸样品。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陕西巡抚魏光焘奏请在西安设置钱局自行鼓铸银元,并委托英国伯明翰.希顿造币厂代制铸币钢模,该厂在把钢模移交中国之前,试铸了“陕西省造光绪元宝”样币10套,其中6套交陕西省当局
5、广东光绪七二番版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二番版,光绪15年(公元1889年)铸,因其“置洋文于面,体制未合”,遭到清廷大臣的非议而未能发行流通。
6、福建官局造光绪七钱二分
光绪年间,福建(即清政府所指的“闽省”)的经济并不发达,所以当时铸制些小银洋流通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大银元,而且福建所需银元均由广东省供应,路途遥远,往返费时,因此福建官方就督令安徽商人孙利用集资购买铸币机器(即“集股购机”),在福建设立民营造币厂,仿广东银毫试铸小银币。后接到户部公文,不准商人付股搭本及自行制币。于是拟委派闽籍乡绅、原浙江候补知县“孙葆”(“孙葆”可能是以“孙利用”的名义铸制小银币,应该为同一人)办理此事,在福建当地开设民办银圆局善后,并由该局和盐道司筹款续铸。但由于官方经费困难无法支出继续铸币,故就此停产。
7、浙江光绪元宝(缶宝)七钱二分
光绪元宝银元于1898年正式发行,成色为91%。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XX省造"或"造币总厂",底部铸货币价值如:"库平一钱四分四厘",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银币背面外圈顶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XX省造"或"造币总厂"字样,下面为英文货币价值,内圈铸有中心为蟠龙图,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湖北省光绪元宝当十独特。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
8、民国十五年孙中山正面像壹元
民国十四年(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后,鉴于当时市场上流通的依然是袁大头银元,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试铸孙中山正面头像的银元以取代袁大头银币(亦可能为北伐战争作经济准备),并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交由广东造币厂和天津造币厂试铸“孙中山民国十五年背嘉禾壹圆”银元。天津造币厂试铸的版别是由英国“喜敦造币厂”雕模刻制的样币,未发行,而广东版最终确定后铸制少量试发行。
9、民国十八年孙中山西服像嘉禾壹元
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背三帆“维也纳版”银元系民国十八年(1929年)杭州造币厂铸制,其币模则为奥地利维也纳国家造币厂设计雕制。虽在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均有流通,但铸量极少,尤其颇含意味的细节特征及其防伪明暗记设计具有高超水准,从而使该币成为“民国银圆十珍”之一、“中国银币二十大珍”之一,亦为孙中山民国十八年银币版系中最璀璨夺目的明珠之一,殊为珍罕。
10、光绪十年吉林厂平壹两
1884年吉林地方因制钱欠缺,吉林将军希元上奏开铸厂平壹两、柒钱、半两、三钱、一钱五种银元用於市面交易,吉林厂平银币历来存世稀少,市场多见仿品,极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