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也称华盛顿公约)的缔约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第十七届缔约方大会。此次会议上,缔约国代表讨论并通过了多项与红木产业相关的内容。缔约方大会对我国红木进口材料提出意见,并将国标《红木》(GB/T18107-2000)中的一部分原材料纳入了国际管制范围。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CITES决议尚未进入执行层面,国内红木材料市场平稳。红木企业已经开始多种举措来应对进口市场变化,或囤积材料,或开发新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国内红木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红木木材进口已经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国内红木资源比较稀缺,红木材料基本依靠进口。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CITES第17届缔约国大会上,有文件显示,以中国为主的红木材料贸易数量不断攀升,进口量从2000年的14.45万立方米,到2014年已经超过200万立方米。经过2015年的短暂减速后,又在2016年逆势上升。在进口的红木产品中,原木占了约80%。根据中国红木委2016年初发布的《2015-2016年中国红木行业发展报告》,2015年我国有红木制品生产与销售企业近17000家,年产值达1000亿元。中国的传统红木进口市场在印度和东南亚一带,随着贸易扩大,进口已经日趋多样化,非洲和南美洲逐渐成了重要的红木材料来源地。2000年以后,已经有88个国家与中国有红木贸易。
在此次会议的决议中,多个关于红木树种贸易限制的决议获得通过,涉及到国内红木市场多个常用树种。根据统计,目前在红木国标中的33种红木中,包括市场用量最大的刺猬紫檀和16种黄檀属树种,以及已被列入濒危附录二的檀香紫檀,已共有18种红木木材被列入国际二级(或者更高一级)濒危保护,其中包括目前市场上大量使用的奥氏黄檀(白酸枝)、巴里黄檀(花枝)、微凹黄檀、阔叶黄檀等。业界判断,这将对国内红木材料贸易产生限制,进而影响红木家具行业如何发展。目前,会议决议还未进行政策执行层面,红木市场已经采取多种举措进行应对。
在会议结束后,虽然决议还未正式公布和执行,国内红木材料市场已经“闻风而动”。某红木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10月份在上海福人木材市场进行采购时发现,市场上的缅甸花梨木、缅甸白酸枝以及老挝花枝木被全部抢空,价格在10多天的时间内暴涨了40%。各个企业都在积极“囤货”,有的抢购了几百吨甚至上千吨,应对贸易限制后材料价格可能上涨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虽然企业积极“备战”,但是目前国内红木材料市场比较平稳,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价格稳步增长。上海福人木材市场信息部经理铁闯告诉记者:“目前从市场商家的情况来看,木材商进货还未受到政策限制,进货量、出货量比较平稳。但是材料价格在明显走高,黄檀属的一些树种,例如奥氏黄檀、巴里黄檀以及巴西花梨价格上升幅度超过10%,商家也在反映拿货成本明显增加。预计贸易 禁令 实施后还会有一定影响。”
记者了解到,红木家具市场在10月之后出现回暖迹象。根据中国红木委发布的10月份全国红木制品市场景气指数显示,10月份数值为95.0,同比上升5.9,环比回升2.5%。究其原因,红木原材料交易价格继续松动回升,进而推升行业经理人信心指数,拉高红木制品市场景气指数的走势。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表示:“10月之后,红木家具市场感觉明显回暖,销售情况开始变好。这与整体经济环境、上游房产市场、红木企业营销政策等因素都有直接关系,也可以看到,红木企业也在产品上探索,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行业趋势
近两年,随着材料贸易的日益缩紧、红木消费人群的改变,红木家具市场消费趋势也在发生变化。企业也在产品、品牌上不断调整,迎合市场需求。
红木家具的主流消费群体往往是50、60以及70后人群,而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年轻的设计师进入行业,红木家具的消费理念也在改变。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80后的设计师对传统红木家具并不感兴趣,他们对于材质也没有过多的要求,看重的是红木家具传达的古典韵味。而且红木家具整套出售的方式也不流行了,红木家具单品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受此影响,红木家具的材质和设计也在发生变化。除了使用材料的广泛化,款式、设计感成为衡量红木家具的新标准,也成为企业革新的突破口。
传统红木家具还是沿袭明清宫廷家具的式样,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红木材料为基础,在式样上进行创新,并推出新的品牌。例如宣明典居推出的“平仄”、太兴红木推出的“红古轩”、名佳红木推出的“悠季”等,都是以红木材料为主,在样式上进行革新和重新设计,例如与皮革、布艺结合,摒弃复杂的雕刻等,创造出新中式家具。
名佳红木董事长张正基表示:“今年很多红木企业都在改革和自我革新,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支持企业继续壮大发展。整个行业都在探索创新之路,寻找新的突破口。”
“黄紫红”指的是黄花梨、紫檀、大红酸枝,这三种木材均为明清宫廷家具的主要用材,是国标内33种红木材料中最知名三种材质,也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三种红木材料。现在,这三种材料的价值一路上涨,在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阶梯中,已经成为“收藏级”材料。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仍有企业使用紫檀、大红酸枝制作家具,但大多为“定制生产”,即不再大批量生产,而是根据需求生产。元亨利董事长杨波表示:“以大红酸枝为例,已经基本到了绝对不能砍伐的境地了,现在原产地出来的材料也是过去囤积的库存,已经非常珍贵了。”企业对于这三种材料相当珍惜,有的企业专门囤积这三种材料,不再拿出来生产。
受此影响,红木市场的材料也呈现“多元化”。除了来自东南亚的木材,优质的硬木陆续进入红木市场,成为“搅局者”。不少传统红木企业也开始使用,面对特定需求消费者开发相应产品。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