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古玩市场,有很多人都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入手,其实关键的问题是只要掌握度,古玩收藏的重点要点就可以大胆的入市一定会是只赚不赔的生意。对于一些收藏的初学者来说,这是必备的首要条件优于古玩的种类很多,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所以一定要仔细的听听行家的评价加深印象,或者多多的看报纸杂志充实知识量,收藏古玩是靠日积月累的事,由少成多的,最终才能够形成个人的收藏风格。因此,每一个收藏者都必须有着自己的时间和鉴定水平才能够真正的进入古玩收藏这个行列。每个人的收藏风格都是不同的,所以对于一些人的收藏是不足为奇。最主要的还是她的内在含量。对于一些收藏也是靠缘分的,重所周知,一件爱不释手的珍品,他绝对不会是批量生产,大多数都是单个的。所以对于这些精品当中需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信誉。
徐冰从《天书》开始,他的作品就表现出一种巨大的体量感。这种体量感是内在的,有时也会外显出来。从《天书》中的三千多个伪汉字,《地书》里的海量通用图示符号,《鬼打墙》中的几百篇长城砖块拓片, 《何处惹尘埃》里的911事件灰尘到《蜻蜓之眼》里的监控录像视频。徐冰把日常生活中散落一地的符号收拾起来,重新组合、排序、制作成一种新的叙事。我们 可以说徐冰替我们收藏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并且作为一个收藏者,徐冰更像是一个策展人把这些藏品用艺术的语言展现给观众,而不像博物馆管理员那样直接陈列 出来。
意大利艺术家Alighiero e Boetti的作品也呈现出这种体量感。他搜集或制作那些转瞬既逝的东西,比如杂志封面,冷战时期的国家版图,邮政信封,河流的名字或者各式飞机。他把这些素材拼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
艺术家的很多收藏不一定要粘贴在作品上,有时只是作为一种灵感来源刺激着艺术家创作新的作品。乔治亚 欧基弗的工作室和他的珍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她在1929年后频繁前往新墨西哥州的工作室,并 在1949年后定居于圣大菲。他在那片荒芜的牧场上,像是一个地质学家或考古学家那样,搜集各种有趣的东西,包括动物骨骼,岩石,植物。他把这些东西装点 在工作室中,有时也会带去纽约。新墨西哥州苍茫的天地是她后期作品的源泉,同前期的花卉作品不同,这些画面中常可看见头骨和山川的形象,并表现出一种广阔 而细腻的美国自然(人文)景观。
#p#副标题#e#
有些收藏是不外显的,是非物质化的。在这方面中国艺术家吴山专是一等一的行家里手。他在早期收集口头语,市井黑话,非正规的简体字,广告用语,政府官腔等等。他把这些用语反复消化活用在生活和艺术创作上。因此,他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具有相声演员般的睿智。
艺术家收藏也有可能仅仅是为了一种爱好。去年英国的巴比肯艺术中心就策划了一场大展《瑰丽的执着:艺术家也是收藏家》。这场展览展出了14位当代艺术家的个人收藏。通过这些收藏,我们或许能一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杉本博司的摄影具有时间性和仪式感。时间贯穿他的作品:从被电影照亮的剧院,浩瀚的大海到逐渐熄灭的烛光,杉本博司的相机就是永远睁开的眼睛。可能眼睛对于他特别重要所以他的收藏除了一些古画外,就是满满几盒的人造眼球。
安迪 沃霍尔则以流行艺术(Pop Art)闻名于世,他的收藏也具有相同的个性。大量廉价量产的事物是安迪的主要收藏。
艺术家生性古怪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艺术 家的收藏往往也有些怪癖。闻名世界的艺术双人组吉尔伯特和乔治收藏了大量人类液体的图片。当然他们的收藏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那么重口味的。原先他们收藏了各 种花卉、地标的图像。然而他们突然转向拍摄血液,大便,尿液和唾液的图片。并且把这些图片运用到作品里。所以我们在他们作品中看到的那些逼真的排泄物形象 其实是一条条真实存在过的大便。这收藏的具体规模在纪录片《吉尔伯特和乔治的秘密文件》中公开(就是想知道具体规模才画了10磅买了光碟呢)。
他们有十几盒各类排泄物的图片,据他们说是几万份,并且囊括男女老少各个民族。真是全球最大粑粑收藏库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