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在杭州西湖的疏浚工程中,出水了一枚形状奇特的牌状钱币,被称为南宋钱牌。形状为长方形的小牌,铜铸,两面都有字,正面文字为“临安府行 用”,钱背则记为“准五伯文省”、“准三伯文省”、“准贰伯文省”等。钱文中的“准”字是“平”,“伯”是“佰”,“省”就是当“省佰”,意思是在交易时 支付小牌相当于对应百文铜钱。这些都是五代起沿用下来的金融流通制度。
据《五代史·王章传》记载“官库出纳缗钱,皆以八十为陌”。意思 是80文钱为一百,宋代沿用其法,改为770文为一贯钱,77文当百。“凖贰伯文省”合兑为铜钱154文;“凖叁伯文省”兑231文,“凖伍伯文省”兑 385文,以上这些均有史料可查。钱牌长度和宽度因面额大小而异,“凖贰伯文省”长6.2厘米、宽1.9厘米;“凖叁伯文省”长6.7厘米,宽1.8厘 米;“凖伍伯文省”小型的长7.3厘米、宽2.3厘米,大型的长7.9厘米、宽2.7厘米,面文均为“临安府行用”五个字,背面标明币值,分别为准贰佰文 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书,且制作精美。
那么,南宋理宗淳祐年间为什么要铸造这样形状奇怪的钱币呢?临安即现在的浙 江杭州,是当时南宋的国都。“临安府行用”规定了这种钱牌的流通范围限于临安府,是一种代用币,其铸行是与当时会子的贬值有很大的关系。纸币的贬值造成了 货币信用危机,人民开始拒用纸币,而且当时的会子大面值多,小面值少,使用极为不便。同时,市场对铜钱的需求大增,铜钱常常供不应求,经常发生钱荒现象。 为了维持正常的商业活动,当时城里的官员们明令禁止铜钱出城。城市内外贸易流通只得依赖纸币。而大额的纸币投入市场,有不便找零之弊,于是就产生了钱牌这 种代用币。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