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衡山北路北魏大墓出土的文物当中,有一件是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这枚金币从照片上看是品相完整的,经过研究,可以判断它的铸造时间是公元491年至518年的北魏时期,它来自古罗马,这样的钱币流通,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它在丝绸之路的一路颠簸,带着东罗马皇室对于东方国家的向往,最后来了洛阳城的历史轨迹,这枚金币的价值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
金币看上去黄黄澄澄的,非常的亮。正面是东罗马帝国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正面像,它两只眼睛发着精锐的光,脑后随风飘舞的不知是饰带还是头发,盔甲和帽子上点缀着珠宝,右手握着一把长矛;金币的背面则是手持十字架的维多利亚女神立像。
根据墓葬年代推出来金币的上限正是基于它的铸造年代(公元491年至518年)推定。而它本身也是有故事的,它一路流转跨越万公里,从遥远的欧洲来到中国,它见证了北魏时期的东西方交流,见证了大都市洛阳的辉煌,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奇迹。它也是欲念的结合体,代表着东罗马皇室对中国丝绸的渴望,它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皇室的奢侈和死后的享乐主义。最终,在毁墓和盗墓者制造的混乱中,它落入一团泥巴的包围,却侥幸留在墓底,平静地经过漫长的1480年,直到今天,重见天日。
金币的流转过程
据看守衡山北路北魏大墓的王师傅说,金币是在墓室的西北角找到的,坐镇发掘现场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刘斌博士把金币拿到手里时,绽开了难得的笑容。西方流入中国的货币是东西方交流的见证者,她们的铸造时代、发现地点都可以为历史上的东西方交流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尽管从上世纪初以来至2004年前后,国内已经发现了40多枚东罗马金币,但不少都存在问题——不知道其最初的出土地在哪里,进而不能确定其流入中国的年代,另外,相当一部分金币是制作粗糙、币面模糊的仿制品。1931年,洛阳就曾发现拜占庭金币仿制品一枚,发现处不详,后为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获得。
“北魏大墓这枚金币是个例外,不仅不是仿制品,而且品相好,有确凿无疑的发现地点,说明其至晚在公元532年就已经从欧洲流传到了洛阳,而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的铸造时间为公元491年至518年。”刘斌说。也就是说,理论上,这枚金币最短只用了14年,就从今天的土耳其一带,行经上万公里到达洛阳最终进入大墓。考虑到金币曾被故意剪去边缘,其应该又被把玩了一些年月,其流入洛阳的速度可能更快。刘斌博士认为,这充分说明了洛阳当时与西方商业交流的繁盛。
我国历史上,将罕见而贵重的外国钱币修边用来把玩是一件常见的事情,作为随葬品也不是新鲜事。并相当一部分金币不仅是从墓葬中发现的,而且很多都是放在死者口内或手中。这一特点曾引起一些国内学者对葬俗的考证,有学者统计,在2004年之前发现的42枚东罗马金币中,有17枚可以确定是在死者口内或手中。
东罗马金币的历史意义
有考古学者提到出土的东罗马金币有相当一部分是仿制品,唯一可以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当时东罗马比较强大,它的货币成为了国际货币,所以在丝绸之路的交流过程汇总,有一些人就制造了仿制品。
在东方,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各种礼品。这枚金币很可能就是在丝绸之路上经过一路的交换,最后来到中亚,再在丝绸交易中流入到中国的。金币的出土,也使阿纳斯塔修斯一世这位异域君主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是一位政绩可与孝文帝相提并论的皇帝,他的登位很特别,他并没有皇室血统,当过财政大臣和君士坦丁堡宫廷里的御林军长官,以强干和廉洁着称,上一任皇帝芝诺死后,他在花甲之龄被元老院推举为皇帝,还娶了芝诺的孀妻。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是经过一路的流转交换最后来到中国的,万里路途的颠簸,不知易主多少次,这从而也说明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易是相当的频繁和繁华。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国际交流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对于收藏者来说,这枚金币也开拓了收藏者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