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向以其辉煌灿烂的古老文化而著称于世。作为这支古老文化中的一脉—中华钱币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钱币品种之多浩如烟海,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宝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集币爱好者愈来愈多,在全国已经形成一支人数可观的集币队伍。然而,大多数钱币爱好者不无两点遗憾:
一是珍稀品种难求。它们深藏在博物馆或收藏家的保险柜里,一般人莫说收集,就连一睹芳颜的机会也难得;
二是经济力量不够。有些珍品、稀品、孤品,确实是价值连城,对普通的钱币爱好者来说,只能望钱兴叹。上海造币厂本着“弘扬中华钱币文化,普及历史货币知识,为集币爱好者热忱服务。做集币爱好者忠实朋友”的宗旨,于1989年11月向社会推出了一种新产品—中国钱币珍品系列纪念章,引起上海钱币市场的轰动,受到广大集币爱好者的青睐。这种纪念章按系列编号发行:第一系列共15枚,以古钱(包括贝、布、刀、钱等) 为主;第二系列共10套,每套2枚,以金、银机制币为主:宝第三系列亦为10套。每套2枚(两种不同版式),均为文物级的机制金、银币珍稀品种。这三个系列及系列中的每一个品种,都是经过钱币专家策划和选定的。计划每年发行3一4个品种,每个品种限铸50000枚(套)。每枚(套)附有经中国钱币学会理事长和上海造币厂厂长签字的说明书,介绍该钱币的铸行年代、历史背景、风格特征、艺术价值等,帮助钱币爱好者增长货币知识。
10年来,从已经发行的品种来看,这种系列纪念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珍”、“真”两个字上。
一是选题尽力求“珍”,从博大精深的钱币宝库中精心筛选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如“保德铜贝”为我国金属铸币之滥筋。近年从山西省保德县商代墓中出土的铜贝,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现将“保德铜贝”列为中国钱币珍品系列编号之首,以纪我国货币之起源。“大元国宝”为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试铸的铜钱。存世极稀。其铸造风格沿袭金代’‘泰和重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道光寿星银饼”为清道光十七年至十八年间(1837一1838)张温在台南州新党郡庆白口起义时, 台湾地方发行的一种军响银饼,遗世甚少。该币为我国土法仿制外国机制银元之首例.具有早期打制银饼特征。“大清金币’‘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廷为整顿币制而铸造的机制币,以干支纪年,俗称“丙午金”、“丁未金”。铸成后没有得到流通。因铸量不多,又历经销熔改铸。故遗存民间者极为稀贵。至于“光绪元宝”七三反版更是币中稀品。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枚机制币,为清政府两广总督张之洞向英国伯明翰希登公司购买的造币机器所制,开中国机制币之先河。“七三反版”是试铸币,存世极稀,据说不足10枚,每枚售价在海外古钱币市场标为4000- 5000美元。
二是仿制刻意求“真”,力求模仿维妙维肖,保持原钱风貌。为求其“真”,设计师不是模仿照片和拓版.而是特地借来钱币真品作为样本.反复揣摩其艺术风格、线条特征和刀功技术.然后仿其精雕细刻、一丝不苟,力求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从三个系列的编排看,仿真的水平一步步提高。第一系列由于贝、布、刀、钱等古币造型不一采用“章中币”结构及镶嵌工艺,使它们统一在同一规格的圆面上。第二系列为避免仿真品与原品混淆,将原币的正、背两面拆开,分配在两枚章上。第三系列则完全依照原币仿制,仅在边缘将原币齿边改为滚印文字,以志区别。三个系列三种格式,使古钱币的原貌越来越清晰、真实。
中国钱币珍品系列纪念章的发行,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不但丰富了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广大集币爱好者的需求.而且为弘扬中华钱币文化做了一件好事。有人称赞中国钱币珍品纪念章是“钱币文物的再生”,我觉得,这个评价是不为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