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制品种类多种多样,按照形状可分为金块、金条、金锭、金丝、金板、金叶、金粉、金印、金饰品等。按照行业管理可分为矿藏生产金的冶炼副产金;金制品和金基合金制品;含金的化工产品;含金边角余料、废渣、废液、废料等。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收购标准可分为杂色金(包括门市收购金和清色金),一般厂矿金(99.9%以上),三废回收金,包镀金等。
黄金一般分为生金和熟金两大类。但是,无论是生金还是熟金,由于黄金常和其他元素棍杂在一起,或者人为掺人白银、红铜等金属,从而使得黄金的纯度悬殊极大,种类繁多。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生金
从矿山或从江河冲击沉淀层(河、海滩底)开采出来,未经提炼加工的金称为生金。生金仅从体、光上进行识辨,拉状,大小不一,含金纯度(成色)高低不等。含金量一般为70%-如%。生金又称自然金,并分为脉(矿)金和砂金两种:
1、脉金。从矿山经人工开采挖掘出的含金矿石经过粉碎、淘洗、熔化等一系列加工后制成矿金。矿金一般成色在50% -90%之间。各金矿床中常常共生有其他金属元素,如有的含有铜,有的含有铅,有的含有银、铂和其他金属元素(如把、锗、铱、汞等),故又称合质金。各矿矿石含金成色也因合金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2、砂金。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年风吹雨淋,地壳运动,河床变迁,使矿石脱离矿脉顺水而流,与砂石混杂,积聚、沉淀于河流底层或河滩。由于金的比重大,年长日久,沉积在河底砂砾下面,形成金层。它的外形极不规则,形似蚕豆、三角菱、麦片、瓜子或细沙等。经过采掘淘洗,去除杂质后的金砂粒称为砂金。含金90%以上的砂金呈深黄色,含金80%上下者则为浅黄色,含金70%上下者为青黄色。
#p#副标题#e#
(二)熟金
生金(砂金、矿金)经熔化提炼、去除杂质后称熟金。熟金比生金质地柔软。鉴于加工提炼方法及技术条件高低不一,熟金的纯度也不相同。人们习惯把含有杂质多少不同的熟金分为纯金、赤金、色金三种。
1、纯金。经提炼使金含量达到最高纯度,即所谓四个九以上的金,颜色赤红色。
2、赤金。金纯度略次于纯金,为两个九以上的金。颜色黄中带赤。
3、色金。次于赤金,纯度在98%以下,色泽有青、红之分,但均称杂色金。杂色金又根据它所含其他金属元素成分的不同,从鉴别黄金成色的角度而分为清色金、混色金和K金三种。
(1)清色金。黄金内只含白银成分,不论成色高低,统称青色金。
清色金的主要特征是:质地柔软,敲打无长音,色泽光润.火烧后不变色,颜色随含银量的多少而发生变化。成色在95%左右为赤黄色,在80%左右为正黄色,70%左右为青黄色,so%左右呈黄白略带灰色。因此,通过察看颜色,可以对黄金的成色有个大概的鉴定.即所谓“七青、八黄、九五赤”。
(2)混色金。黄金内除含有白银成分外,还含有钢、锌、锡、铅等金属元素。通常含银、铜的多,含铅或其他金属的少。根据所含各种金属成分的不同,大体上又分为小棍金、大混金(包括青钢大混金和含铅混金)、K金、焊药金等。
①小混金。黄金内除含有白银外,还含有少量的红铜。一般含铜量在0.01%一0.19be黄金内掺人红铜,可增强黄金色泽,在鉴别中容易引起视觉上的棍淆和误差,把成色看得偏高。小混金的特征是质地较硬,颜色呈青暗色,磨在试金石上呈微紫红色,有浮光,经火烧后变成灰黑色。
②大棍金。质地比小馄金更硬,含钢也多,表面颜色发滞,呈紫红色,无丝纹,火烧后表面呈黑色,条面有麻涩点.体质坚而脆。常见的大棍金又可分为红铜大混金、青铜大混金、含铅大混金等几种。
A.红铜大混金。表面呈紫红色,磨在试金石上也呈明显的紫红色,有浮光。经火烧后呈黑色,成色越低黑色越重。成色在90%以下者,剪断时在截面上有星点,徽有光泽,质地坚硬发脆。
B.青铜大混金。掺有青铜的混金。磨在试金石上为青黄色,有宝光,易误认为高成色,在磨试时易发滑。
C.含铅大混金。矿金未经提炼所熔铸成的条、块、锭。含铅成分不是人为掺人的。其特征是成色高的呈灰红色,成色低的呈灰黄色,无光泽,质地发脆,敲时易断,并落下小渣,截面呈灰色。
D.金币。各国铸造的黄金货币是大混金的一种。金币含金量一般在90%左右,也有低于oo%的。世界上金币种类很多,收兑时按毛重称量,再鉴定成色,计算价款。
③焊药金。它也是混色金的一种(本文将在第三节黄金鉴定的方法中作详细介绍)。
(3) K金。以“K”作为纯度单位的黄金制品,俗称洋金,属大混金类。其成分除黄金外还有白银和铜。K金有颐色紫红,色泽鲜艳,体质坚硬耐磨等特点。K金多用于制作镶嵌饰品、表壳等。K金成色以“K”为计算单位,每“K”含量为1/24。它与用百分率所表示的成色折算关系大约为每K金的含金量为4.1666%。常见的K金有24K,22K,20K, 18K, 14K, 12K,9K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