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人们通过货币相互交换劳动产品,而面值成为执行流通手段中的价值符号。
流通中的币钞,面值等于价值。但金属币上的面值,分别有不同的含义。流通硬币和流通纪念币,面值大于其金属的价值;但贵金属纪念币,面值不等于本身的价格,仅是一个货币符号。
古代钱币面值一般在钱币背文中表示,如“二”、“五”、 “十”等,表示“当二文”、“当五文”、“当十文”等。现代钱币的一般表现形式有四大要素,即:国名与国徽、制作年份、面值、主题图案和(或)文字。它的集中表现形式是表明面值,如人民币上的分、角、元等。
纪念币是以铸币的形式,为纪念历史上重大事件或纪念领袖人物、科学家、名胜古迹和珍稀动植物等而发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法定货币。纪念币具有一般货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流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它们一般不直接参与实际货币流通。
流通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按规定可以与现行流通货币等值使用的一种货币。由于这些纪念币题材重大,设计新颖,图案优美,铸造精细,在发行的数量上有一定的限额,因此,它们一旦进入流通领域,甚至在未进入流通领域之前,即被集币爱好者视为珍品。
贵金属纪念币主要由金、银、铂等材料铸造。其面值与贵金属本身并无关系,仅起到货币符号的作用,是象征性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面值,就不称之为“货币”,而称之为“纪念章”。新中国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可分为金银纪念币和普通金银币。金银纪念币又可分成若干不同系列,其铸造量均有严格的限制。金银纪念币发行时的参考价格,按每枚产品所含原料的国际市场价格,加上生产工艺销售成本价、近期溢价估计、销售量估计等综合因素确定,一般价格较高,升值潜力也较大。如1979年发行的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金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币”,一套四枚,单枚重1/2盎司,发行时便受到钱币收藏家和爱好者的欢迎,目前每套价格在万元左右。
普通金银币的发行量则比较大,按国际惯例,其定价一般是贵金属本身的价值,加上加工费(金银价值的约5%一15%)。如我国的熊猫系列金币、加拿大的枫叶金币、英国的皇家金币等等。普通金银币的销售价格一般要低于相同重量的金银纪念币。 另外,所有贵金属纪念币本身的重量,只是定价的参考因素之一,由于对其它因素的估算不同,定价的随意性较大。而面值只是法偿金额,即此面值是政府认可的可兑换钞票的金额。面值的确定。要考虑金银币的含金量。如果面值高出含金量的价值太远,可能会引起金银币的回流。日本政府就曾因此而遭受损失,1992年日本国发行的“御即位纪念金币”,含纯金99.9%,重30克,接近1盎司,面值10万日元。而当时的黄金价格1盎司小于10万日元,于是人们纷纷用此金币去银行换取钞票。(注:目前该币的市场价格为1250美元。约12.5---13万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