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宝钞是清政府发行的一种纸币,是纸钞收藏中的一大热门品种。当年,清政府对纸币发行的态度是谨慎的,他们曾认为纸币只能作为权宜之计,不宜作为国家正式的货币制度。但是,由于清末围剿太平军使军费支出浩繁,而黄河连年决堤而不得不大兴水利,财政窘迫,筹划艰难,清政府无奈在咸丰三年(1853年)上谕户部,正式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
近日,清代纸币研究微信公众号发布《大清宝钞的印刷版别》一文,针对大清宝钞印刷版别作出了详细介绍。大清宝钞的印刷从咸丰三年(1853)起至咸丰九年(1859)止,印刷变化分为以五种,最明显的注意双龙戏珠的变化。
第一种 ,咸丰三年第一版 也被称之为“木刻板”因其印刷呆板如木版印刷而得名,印刷颜色较浅,尺寸比后期同面额小很多。
第二种,咸丰四年初期版,此版式是咸丰三年向四年过渡时期印刷的,除年份为四年以外,印刷及尺寸与咸丰三年版完全一致。
第三种,咸丰四年早期版,此种印刷与之前两种相比颜色加深,且尺寸要比之前的大了一些,但仍无太大的区别。
第四种,咸丰四年中期版,此种板式已经很明显的看出为铜版印刷,与前面三种相比,双龙戏珠的图案更精致了一些,尺寸也变得更大了一些。
第五种,咸丰四年后期版,此种印刷也是最终一直到咸丰九年都没有太明显变化的一版,从咸丰四年至咸丰九年印刷几乎一致,后期印刷模糊是因为钞版使用的太久导致模板模糊所致。
声明:清代纸币研究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原文作者李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