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热门电影《芳华》,正在各大影院上映。
这是一部年代感讲情怀的电影。
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他们感受着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还有时代变革之下,每个人的渺小脆弱和无力招架。
隔着几十年回望,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绿军装,硕大的标语口号,无处不在的领袖像、党徽、军徽和美丽窈窕的文艺兵们,勾起了人们对七十、八十年代的集体回忆。
伴随着他们的还有第三套人民币,见证着一代人的激情岁月,烙印着一个时代的印记。
第三套人民币的诞生
第三套人民币共7面额14版别,自1962年正式发行至2000年退出流通领域。共流通了38年。
第三套人民币中的枣红一角是1962年4月20号发行的。
那时,中国刚经历了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缺衣少食。
在党中央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国民经济、国家财政金融状况逐渐好转。
为了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新版枣红色壹角,标志着第三套人民币的正式发行。
第三套人民币共7面额14版别,自1962年正式发行至2000年退出流通领域。共流通了38年。是我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纸币。
38年来,第三套人民币记录了新中国成立的四大时代即:三年自然灾害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文化大革命十年的中国,经济复苏逐渐崛起的中国以及飞速发展焕然一新的中国。
钞票与粮票结合的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下,物质短缺,花花绿绿的粮票突然闯进人们的生活,下馆子、买点心只给钞票是不行的,还要按量付给一种叫“粮票”的东西。人们享受了建国初期的自由贸易,这些票子让人很不习惯。从此百姓进入了长达四十年的“票证时代”。
那时,各类票证五花八门,粮票、肉票、布票、盐票、油票、煤票、烟票,就连买糖果糕点、火柴肥皂也要凭证凭票。第三套人民币与票证的结合,成了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
改革开放下的发家致富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迎新风,邓小平同志南巡的讲话,引发了“蝴蝶效应”,下海经商这个词迅速在中国大地热了起来。
在大好经济形势下,那一代人秉着先富带后富的思想,怀揣几十块钱,带着走出贫穷奔小康的梦想,南下奋斗。
那时候的人们见面不是相互问好,而是发出“你下海了吗?”这样的问候。
当把万科、联想、海尔、上海大众、健力宝这几个名字联系起来,你也许想不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这段下海经商的时期。不仅如此,这段时期还诞生了很多当时微不足道,日后却各领风骚的公司。
第三套人民币10元的“大团结”是人们发家致富的奋斗目标,是财富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那一代人梦想的代名词。在第三套人民币中,每一张都承载着他们的梦想,记录奋斗的艰辛,凝结着不屈的精神。
第三套人民币见证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无论是祖辈人生存的希望,父辈人的梦想与奋斗,还是儿时快乐的源泉。第三套人民币不仅仅是实质意义上的钱,更是一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记录者。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