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资料:
第二套人民币中的大拾元由当时的苏联代为我国印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据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货币印刷与铸造》一书记载,大拾元当时分二次委托前苏联印制,第一次是1956年6月14日委托印二亿张,这二亿张分二批供货,第一批供货时间是1956年7月7000万张,第二批供货时间是1956年12月13000万张。后来于1961年8月26日第二次委托前苏联续印三亿张,这三亿张是分四批供货,第一批供货时间是1961年10月7000万张,第二批供货时间是1961年12月9000万张,第三批供货时间是1962年4月7000万张,第四批供货时间是1962年6月30日7000万张,根据中苏二国合同,苏联总共为我国代印大拾元票券是5亿张,共50亿人民币。《当代中国货币印刷与铸造》一书中又明确指出,这5亿张票券于1962年2月全部送运中国,胜利安全入库。也就是说5亿张大拾元全部是在中国国内。
二、冠字分析:
本人喜欢收集第一套人民币,现套用研究第一套人民币的方法思路,对第二套人民币的大拾元的冠字进行了分析,通过本人的收集,收集到大拾元冠字30多个冠字,(可能还有未收集到)对这些已收集到的冠字,按第一套人民币冠字排列表进行排列,发现这30多个冠字都在123、234、345、125、135、025的6个任意组合内,它们的排列是:
< 123 >、< 132 >、< 213 >、< 231 >、< 312 >、< 321 >、
< 234 >、< 243 >、< 324 >、< 342 >、< 423 >、< 432 >、
< 345 >、< 354 >、< 435 >、< 453 >、< 534 >、< 543 >、
< 125 >、< 152 >、< 215 >、< 251 >、< 512 >、< 521 >、
< 135 >、< 153 >、< 315 >、< 351 >、< 513 >、< 531 >、
< 025 >、< 052 >、< 205 >、< 250 >、< 502 >、< 520 >、
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大拾元的号码是7位数,每一个冠字的印刷量是一千万张,如要完成5亿小张的印刷量,应该使用50个冠字,但到现在怎么只发现37个冠字呢?怎么已发现的36个冠字都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印刷冠字排列的6个任意组合内呢?笔者认为当时是否只发行了36个冠字?换句话说“大拾元的发行量是3亿6千万张。”
三、疑问的产生: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大拾元印刷量是5亿小张,通过冠字计算其发行量只有3亿6千万张,印刷量与发行量之间出现了差距,那么还有1亿4千万张到那里去了呢?由于历史的原因,六十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恶化,撕毁合同,撤去专家,停建援建工程。本应在1962年4月与6月按原签订合同二次发货的大拾元,是否由于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停止发货呢?因为第二次续印的第三批发货是7千万张、第四批发货是7千万张,二批相加正好是1亿4千万张。使人产生疑惑的是,大拾元到底印刷发行了多少张,是5亿张还是3亿6千万张?如果是5亿张,那么1亿4千万张大拾元那里去了?是“遗忘堆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库房里呢?还是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那1亿4千万张大拾元能不能面世呢?谁能解开这个谜呢?
四、版别区分:
从理论上讲,第一次印刷的是初版,第二次印刷的是再版。第二次印刷量略小于第一次的印刷量,本人预测初版与再版从票面上来看应该存在区别,本人暂时没有多量实物比较。
1、第一次印刷发行2亿张,20个冠字,具体号码如下:
< 123 >、< 132 >、< 213 >、< 231 >、< 312 >、< 321 >
< 234 >、< 243 >、< 324 >、< 342 >、< 423 >、< 432 >、
< 345 >、< 354 >、< 435 >、< 453 >、< 534 >、< 543 >、
< 125 >、< 152 >、
2、第二次印刷发行,先头二批共1亿6千万张,16个冠字,具体号码如下:
< 215 >、< 251 >、< 512 >、< 521 >
< 135 >、< 153 >、< 315 >、< 351 >、< 513 >、< 531 >
< 025 >、< 052 >、< 205 >、< 250 >、< 502 >、< 520 >
五、关于补号券:
在收集大拾元冠字的过程中,本人还发现了一个6个任意组合的36个冠字外的冠字,它就是< 210 >,这个冠字不合群体,独树一帜,那么怎样理解这个冠字呢?按本人研集第一套人民币的经验,这冠字应该是补号券。
六、一亿四千万张“大拾元”哪里去了?
一亿四千万张“大拾元”哪里去了?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性,列举如下供钞友参考;
1、可能文献有错,1962年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单方违约,第二次后二批货币未启运,还在前苏联。
2、可能收集冠字尚未完整,5亿张应该有50个冠字,现在只收集到三十多个,还有十几个冠字未收集到。
3、可能1964年5月14日,回收第二套人民币时,回收上来的流通券与未发行券的1亿4千万张库存券一起销毁了。
4、可能1964年5月14日,回收第二套人民币时,回收上来有流通券当时就销毁,而未发行的1亿4千万新的拾元未销毁。
5、可能1966年后的“文革”中,由于种种原因,被秘密的销毁。
6、可能是当时就印刷了3亿6千万张。
7、可能还静静的放在央行的某个金库里。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