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钱币是以“铜本位”作为钱币的价值基础的。就是铜与其它金属,本身都有使用价值。政府发行钱币数量太多,价值太高,导致货币贬值。铸钱有暴利,私铸必盛行,这就搞乱了市场。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发行虚值钱币,失去了《铜本位》的基础和性质,所有的发行都是失败的。现在,爱藏网的小编要来介绍的就是咸丰钱币的历史背景。
西汉末年王莽铸造发行十布--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东汉三国东吴的大泉当千到五千;唐代发行的《乾元重宝》当十、当五十;大燕刘仁恭占据幽州时曾铸造的“应圣元宝背十、乾圣元宝背百、顺天元宝背千、应天元宝背万,还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的套币。这样的钱币就是对应当时的物价,是货币的巨大贬值。一般这样的铸币开始,就是“强心剂”,政府暂时缓过劲来,之后就是经济流通的混乱,物价的继续上涨,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咸丰钱币的最初币值就是小平钱、折二钱、折三、折五、折十这五等钱币制度。咸丰三年铸造了折十、折五十大钱。这是物价上涨了十倍。折十钱,折抵原来小平钱的价值。就是过去的正常发现的钱币,只能当辅币使用。咸丰大钱当百、当五百、当千,比历史上的虚值钱币质量好、重量增加、钱币大;但是,照样引发仿造,导致了币制混乱的局面。
第一、折当太重、币值过高,引发了民间仿造。
以初铸的大钱为标准,“折当”是指一定面额的大钱的重量与它所标示的相同数额的制钱总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当十大钱每枚重4.4钱,十枚制钱共重8.8钱,那么“折当”就为50%。当时,(当时可是1斤16两)当五十的大钱重1.8两,相当于50文制钱重量的30%;当百的大钱重1.4两,相当于100文制钱重量的11%;当五百的大钱重1.6两,相当于500文制钱重的3%;当千的大钱重2两,相当于1000文制钱重量!。5%。大钱面额越大,其重量与制钱总重量的比率就越小,这就是“折当过重”。“折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钱的面额与它本身价值的背离程度,也使民间用很少的金属铸造很贵重的大钱,使民间盗铸能获得暴利,导致了造假的猖獗。当千,大小不一。同一局,当五十的比当五百的还大。
第二、分量悬殊、大小错杂与币值分离,透支了政府信用。
“分量悬殊”是指各种大钱分量轻重变动频繁,大钱的多次削材减重和各省局的偷工减料,大钱的“折当”就更重大小错杂,轻重倒置。同等价值的钱币大小不一,可以理解,但是小币值的 当五十的大钱竟大于当百的大钱,当百的大钱可以重于当千的大钱。大钱面值不断膨胀,实际价值则不断下降。
第三、种类过多、面额繁杂,民不乐用。
各地所铸的
铜币有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当八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当五百、当千等超值大钱,包括制钱、
铜钱的面额多达16种。其次表现为材质的多样。大钱的币材,铜、铁、铅都有,铜材又分紫铜、红铜、青铜、黄铜、白铜等。再次是文字的多样。就钱文而言,制钱称通宝,当四至当五十称重宝,当百至当千称元宝,另有纪局、纪值以及纪重文字。纪局者,或满文,或兼满、汉文或兼满、维文。纪值者,或有当字,或无当字,其数字或右左排列,或上下排列。纪重者,或肉纪重,或缘纪重种类过繁必将导致流通货币的混乱,影响了货币的形象和可信度。
第四、自行其是,钱政混乱、难以识别。
当时铸造大钱的钱局很多,除了京师的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外,其他各省钱局也纷纷鼓铸大钱,除嘉、道以来原有的各局外,久废的钱局又重开铸,并且还新设了宝德、宝迪、库车等局,全国铸造不足值大钱的钱局多达28个,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滥铸的现象。而且,中央和地方各局所铸的大钱也不统一。当二百、当三百仅有宝泉局铸造;当五百、当千大钱,除宝泉、宝源两局外,只有宝河、宝陕、宝巩等局铸造;宝广、宝黔、宝云、宝东、宝桂、宝南、宝昌、宝安、宝晋、宝迪等局,则不铸造当百以上的大钱;当八十的大钱仅见于新疆宝迪局。
温馨提示:钱币收藏是一种文化传承,收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热爱收藏的藏友欢迎加入钱币收藏交流,为大家提供
交流、鉴定、回收、估价服务。实时行情变化一手资讯信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