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通宝是满清从龙入关之后铸造的第一种钱币。在入关前.大清尚未建立国号,满人便曾铸过天命钱和天聪钱,有满汉文字两种。满文为无圈点的老满文,这种老满文是明万历十十七年(1599年),满族学者额尔德尼借用蒙古字母创制的,使用了三十余年。入关定都北京后,在顺治元年(1644年)设局铸钱,为了便于大多数汉民聚居区流通。面文改用汉文,曰;“顺治通宝”。顺治通宝钱铸造成份:红铜70%,锌30%。当时称之为‘白铅.
顺治钱的铸材属铜锌合金,应简称之为黄铜。顺治年间的钱制现仍在探索过程中,原因是有些特殊形制只是试铸样,未作正式流通用。传世常见有顺治通宝背一、背二等钱,还有仿照明天啟通宝当十钱的当十型。顺治通宝,背穿上为“十”穿右为“一两”等,均属试铸样钱。
在以后,各清代各时期铸钱中,顺治通宝钱算得上制作较好的一种了,由于铸造年份不一,铸地多异,品种繁多,并在早期铸钱方面,袭明钱形制,采用背文汉字.纪局.纪地或背无文,面文汉字楷书顺读。初设宝泉,宝源局时规定每枚重库平一钱,每七文准银一分,径24-25毫米,重3.5-4.5克,背纪局、纪地者,有户、工、临、宣、蓟、延,原、云、同、荆、河、吕、宁、浙、东、阳、福、襄等十八种。
#p#副标题#e#
以后的几年中,在顺治二年改定制钱,每文重一钱二分,每七分准一分,旧钱十四文准银一分。顺治四年改为每十文准一分。顺治八年又改为制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每文准银一分。由于朝廷规定制钱重量不断改变,顺治通宝单汉字钱的大小轻重差异较大,一般直径25-26毫米,重3.8-4.5克。有的钱局开铸不久即被裁撤,所以实钱遗存数量特别稀少。如延绥镇局在顺治三年旨准开局,只铸二年便被裁撤,所铸背延字钱有在穿左、穿右等种均特别稀少,穿右者更为少见。旧时泉谱泉家对清早期钱研究较肤浅,有不够严谨之处,刊用了手绘或木刻的臆想品种,例如旧谱中收录的顺治通宝背单汉字陕、江、广字实际中并未铸行,背上同、宣和背右吕、宁亦然,如迂这些臆造品实物,均属伪作。
笔者藏泉中有枚顺治年间早期铸造的依照明天啟通宝为当十钱的当十型顺治通宝,背穿上十,穿右为“一两”的大钱,此钱质地为精黄铜,铸造精良,锈色入骨,生坑,径4.6厘米,厚0.3厘米,重31.15克。属清早期钱币中之罕见之品。
温馨提示:钱币收藏是一种文化传承,收藏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热爱收藏的藏友欢迎加入钱币收藏交流,为大家提供
交流、鉴定、回收、估价服务。实时行情变化一手资讯信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